[发明专利]防涂改油墨无效
申请号: | 97112090.0 | 申请日: | 199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9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0 |
发明(设计)人: | 程建峰;胡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印钞厂 |
主分类号: | C09D11/06 | 分类号: | C09D11/06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苑祥 |
地址: | 05003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改 油墨 | ||
本发明属于对印刷用油墨的改性发明,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防止涂改票据的专用油墨。
通常印刷有价票据如支票、发票、税票所使用的油墨是复合干燥型油墨。一般由成膜剂、颜料和干燥剂等主要成份组成,油墨的参考指标为,细度应在20μm以下,粘度使用哈克粘度计40℃测定值为5—13Pa·s,标称80℃测定干性在20—60分钟之间。由这种油墨印制的图案文字干燥是由于干燥剂和空气中的氧气作用,成膜剂中所含不饱合脂肪酸树脂油中的不饱和双键两两聚合形成细密的大分子膜将颜料包裹其内,并牢固地附着在承印物上。由于大分子膜结构稳定,不溶于水而使得印刷品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同时又给违法犯罪者可乘之机,当他们使用消字灵之类药品涂改票据时,并不会使原票据印刷图案出现变化,因而往往可以蒙混经验不足的经办人员,窃取国家和集体的钱财。这是目前有价票据,特别是支票、税票面临着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防涂改的油墨,能在涂改液的作用下失去基础图案从而达到防涂改的目的。
本发明的构思关键在于改变油墨现有组份将不溶性的大分子隔离膜的性质改变,并采用适当的水溶性颜料使其在成膜被破坏后在氧和光的作用下产生退色变化,从而使违法分子无从下手。通过大量筛选和试验,最终选择了由甘油和麦芽糖混合后制备的成膜剂,名称为甘油改性麦芽糖油,选用偶氮系或酞菁系做水溶性颜料,加上甘油、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做粘度调节剂和干燥剂,从而制成水溶性的油墨。
其中甘油改性麦芽糖油是制备这种水溶性防涂改油墨的关键配料,它是由甘油和麦芽糖混合加热制成。加热反应中甘油分子的一个羟基与麦芽糖半缩醛基脱水综合反应式如下:
该生成物对甘油有很好的混拼性能,是本专利发明油墨的主要成膜物质。为保证反应生成物中成膜物质占主要成份,参加反应的甘油的摩尔数必须大于或等于麦芽糖的摩尔数。根据以上反应式甘油的用量与麦芽糖的用量之比应大于等于0.269,经过反复试验选定甘油按百分比配料至少30%,多达70%也可。即按以下比例配方:
甘油 30—70%
麦芽糖 70—30%
特给出实施例如下:实施例 1 2 3 4甘油 30% 45% 50% 70%麦芽糖 70% 55% 45% 30%
甘油改性麦芽糖油的制作工艺参照以下步骤进行:(1)按以上所说的配比将甘油和麦芽糖混合在一起放入反应釜加热。(2)加热温度为150℃—200℃,保持时间为0.5—2小时,至水蒸气全部逸出。(3)在温度40℃用哈克粘度计测量其粘度值应在35—45Pa·s之间,即为成品装桶备用。以上加工过程中除原料配比之外关键的因素是考虑麦芽糖分子常含有一个分子的结晶水,而且甘油和麦芽糖之间的缩合反应也会生成水,要使反应彻底,关键是要去净水。这是因为甘油改性麦芽糖油结构稳定并含有大量的羟基,易溶于水。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必须将生成的水彻底消除。
甘油改性麦芽糖是组成本发明的主要原料,也是成败的关键。为保证防涂改油墨的印刷适应性和其它物化性能,经反复试验选定用量为总重的20—60%之间。甘油、乙二醇(或聚乙二醇)类高沸点溶剂主要用来调整油墨的流变性能,并通过这类溶剂的渗透性达到快干的目的。因而其在油墨中的总用量控制在10—50%比较合适。偶氮系或酞菁系水溶性颜料是油墨的色彩成份,也是本发明的关键原料,颜料在油墨中的总量百分比控制在10—30%之间比较合适。偶氮系或酞菁系水溶性颜料的颜色是由于偶氮基酮酞菁结构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视觉反应。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偶氮基、酮酞菁结构会被彻底破坏,从而导致染色消失造成印刷图案的完全消失。当颜料遇到涂改液之类的液体时,成膜破坏,颜料在水中扩散,遇氧分解从而使印在防伪票据上的底图花纹消失,达到了防涂改目的。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目的是如何实现的,现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5—9(按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 5 6 7 8 91 水溶性染料 12 25 18 15 302 甘油改性麦芽糖油 50 40 30 25 203 甘油 30 25 35 50 404 乙二醇 8 10 10 聚乙二醇 7 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印钞厂,未经石家庄印钞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20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