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型海鲜食品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7112461.2 申请日: 1997-06-10
公开(公告)号: CN1070037C 公开(公告)日: 2001-08-29
发明(设计)人: 王中育;刘义生;刘僧会 申请(专利权)人: 刘僧会
主分类号: A23L1/325 分类号: A23L1/325;A23L1/22;A23L1/275
代理公司: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亚军,李丕达
地址: 100076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海鲜 食品 及其 制作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以鱼、虾、蟹、贝等水产品和甲鱼、牛蛙、蛇等两栖动物为主要原料,经机械化加工工艺生产的与原料动物造型相似的仿型海鲜食品及其制作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海鲜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通常,人们在烹饪海鲜时要花费很多时间,已不能适应快节奏步伐的当今社会,因而一些快餐海鲜食品陆续问世,如市售的软包装人造蟹肉、五香鱼丸、炸虾球等,但其味感、品种、色彩比较单一,其外观形状或方或圆,海鲜动物自身的形态已不能直观辨认,影响人们的食欲。而且制作方法多采用手工或半机械化生产,不易于实现大规模系列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型逼真、色彩多样、营养丰富、食用方便,采用新鲜水产品为原料,配以纯天然辅料制作的仿型海鲜食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率高,采用现有设备和模具,机械化流水作业制作仿型海鲜食品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仿型海鲜食品,其特征在于以新鲜水产品及两栖动物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调味品及天然食品颜料,按一定比例制作成与主要原料造型相似的食品。

所述的与主要原料造型相似的食品可按原料配比不同制作成鲜嫩型、中嫩型、中韧型、韧型品质:

鲜嫩型品质的配比(重量)为:鱼类肉400-600克、辅料50-60克、调味品50-60克、水150-250克。

中嫩型品质的配比(重量)为:虾、蟹类肉300-400克、辅料200-250克、调味品50-60克、水100-200克。

中韧型品质的配比(重量)为:贝类肉300-400克、辅料200-250克、调味品50-60克、水100-200克。

韧型品质的配比(重量)为:两栖类肉400-600克、辅料20-30克、调味品50-60克、水50-150克。

所述的辅料可以是畜、禽肉、蛋类、油类、淀粉。

所述的调味品可以是料酒、盐、味精、葱、姜、五香粉、胡椒粉。

所述的天然食品颜料可以是植物类和动物类的汁液或粉末。

一种仿型海鲜食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原料预处理、粉碎、配比、搅拌、半成品储存、二次搅拌、成型、修正、上色、加筋、固化、脱模、养护、包装。

所述的成型工序可以包括漏板成型、模板成型、天然壳成型、人造壳成型。

所述的二次搅拌工序中添加配比量的水和盐,且必须在5-10分钟内注模或注壳成型。

所述的固化工序采用蒸汽段固化,固化温度为常压下90-95℃。

本发明以新鲜水产品和两栖动物为主要原料,配制不同口感的品质配方,采用现有设备和合理的工艺制作成与原料动物外观造型相似的海鲜食品,其造型逼真、色彩多样,趣味性强,并保持了海鲜的原质原味,品质纯正、营养丰富,增进人们的食欲,而且食用方便、卫生。由于采有机械化工艺制作,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海鲜食品的质量和产量,易于大规模系列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作方法工艺流程框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本发明是以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新鲜水产品和甲鱼、牛蛙、蛇类等两栖动物为主要原料,配以包括畜、禽类、蛋类、食用油类、淀粉类等辅料和包括料酒、盐、味精、葱、姜、五香粉、胡椒粉等调味品以及包括有颜色植物类和动物类加工成汁液或粉末的天然食品颜料,按一定比例配比,采用现有设备和模具经合理的工艺制作成包括鲜嫩型、中嫩型、中韧型、韧型不同品质并与原料动物造型相似的仿型海鲜食品。其不同品质的原料配比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1

鲜嫩型:其主要原料为鱼类,可以是海水鱼:鳗鲡鱼、比目鱼、马鲛鱼、鲈鱼、石班鱼、马哈鱼、平鱼、鳕鱼等,也可以是淡水鱼:青鱼、草鱼、鲤鱼、白鳝等。含水量稍高,配比(重量)为:鱼肉500克、蛋清40克、猪油6克、芡实粉10克、料酒30克、盐3克、味精0.6克、葱15克、姜6克、水200克。适于水煮食,口感鲜嫩、人口不嚼即可下噎。

实施例2

中嫩型:其主要原料为虾、蟹类,可以是海(河)虾、海(河)蟹等。含水量中等,配比(重量)为:虾肉300克、瘦猪肉200克、菱角粉15克、料酒30克、盐3克、味精0.6克、葱15克、姜6克、胡椒粉0.3克、水150克。适于蒸食,口感嫩中有韧。

实施例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僧会,未经刘僧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2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