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骨痹镇痛酒无效
申请号: | 97112641.0 | 申请日: | 199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60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30 |
发明(设计)人: | 鲍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春明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5/64;A61K35/58;A61K35/36;A61P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430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镇痛 | ||
《骨痹镇痛酒》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大胆创新和探索,反复配方研制而成。
世界医学认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世界五大难题之一,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根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广大患者的强烈呼声。
在我国北方广大寒冷地区为多发病,常见病之一。许多患者正当青春年少就发展到了肌肉萎缩,骨骼变形,甚至出现关节强直或畸形,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多忧虑和不幸。目前我国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品有很多种类,但是真正达到根治目的确很少。西医可用激素药物取代一时的疼痛,一旦停药,即可出现同样的症状,甚至病情加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而且付作用大,少数患者可导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深刻认识到运用中医中药根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具有很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但必须有整体观和坚持局部辩证施治才能获效。治疗上应以通补结合为主,驱风祛湿散寒与通经活络为辅,益气养血并举,温经通脉与发汗解表兼顾,以疏散病邪。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祖国医学称为痹证,痹证又可分为行痹(风偏甚者),痛痹(寒偏甚者),着痹(湿偏甚者),热痹(热偏甚者),骨痹(风寒湿邪深入筋骨)。
通过学习各代医学专家著作对痹证的论述,认识到主要病因是由“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机不畅,阻塞脉络,“不通则痛”反复发作,久治不愈,“风寒湿之邪深入筋骨,留恋不去,阻滞荣卫循行,日久形成骨痹”(老中医经验汇编47页、50)。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研究认为:骨痹主要病机属于气滞血瘀,筋骨失濡养,肝肾亏损,风寒湿邪客于经络,闭阻不通。因此,治疗上首先应以通补结合为主。通就是通滞血,活血化瘀,促使人体气血运行,消除微循环障碍,改善人体局部的血液供应,增强新陈代谢。中医理论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就是以行血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乳香性味苦温补肾,温通十二经,去风伸筋,活血调气,没药苦平入十二经散结气通滞血”(老中医经验汇编50页)。“穿山甲性味微寒,性善走窜,能祛瘀散结通经,消肿利痹”(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
补就是补肝肾,“病在筋骨关节,无不累及肝肾。精血同源,损则同损,虚则同虚。虽病变复杂,症状不一,但虚是主要矛盾,故重在滋肾养肝”(名老中医秘方精选146页)。“由于肝主筋,肾主骨,肝藏血,肾藏精,故肝肾同治,精血同补”(中医骨伤科学18页)。肾气衰退气化功能失调,导致肾精血亏虚。若肝血亏虚,则血不养筋。进而使机体各关节筋骨组织细胞发生营养不良或代谢障碍,从而逐渐促使韧带,肌腱骨质充血水肿,纤维增生,导致四肢关节无力,筋骨痿软,伸屈不利,甚至强直或变形。“狗脊苦甘温,有祛风湿,补肝肾之阳,强筋骨作用。杜仲甘温,即能补肝肾之阳,强筋骨,又能镇痛。怀牛膝性味苦平,活而能补,有益肝肾之阴,强筋骨”(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80页、98页、38页)。选用这三味药主要补肝肾之阳,兼补肝肾之阴,养血荣筋,利关节。
中医认为:“若痹久不愈,反复发作,前人称久痛入络”(各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136页)。风寒湿邪客于经络,致经络闭阻不通,若想经络通畅,铲除风寒湿邪十分重要。痛属于寒邪偏盛,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祛寒痛自减。肿属于湿,驱风即能祛湿,祛湿即能消肿。驱风祛湿散寒与通经活络药物合用,疗效倍增。“年见苦甘,地风苦平,二药驱风除湿力强,又能强筋,通经络,活血止痛,治疗筋骨痿软,四肢麻木,筋骨拘挛等证尤为重要。肉桂辛甘大热,对于寒邪入肌肤、经络、筋骨所致瘀血凝滞疼痛等证”有独特疗效(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150页、170页)。“乌梢蛇甘平,地龙咸寒,二药舒筋通络之力颇强。木瓜酸温,即能祛湿,又为舒筋活络的要药。全蝎、僵蚕性味辛平,具有息风解痉、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之功,用治类风湿关节炎之关节拘挛僵直、肿胀疼痛。”(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161页、219页、157页、221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春明,未经鲍春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26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