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塑料纸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12767.0 | 申请日: | 1997-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9912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秉炯;朴仁河;尹熙昌;李章源;尹镐一;金石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油公 |
主分类号: | B29C55/12 | 分类号: | B29C5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文青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塑料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一般涉及具有优良的可印性(如油墨接受性)的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的合成塑料纸,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其一个或两个表层有连续三维网状物,且该表面由聚丙烯组分和至少一种相互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制备的塑料纸。本发明涉及制备合成塑料纸的方法。
为了克服常规纸的缺点,如耐湿性、档案寿命时间等,人们正致力于研究合成纸。
美国专利3,799,828揭示了有层压结构的合成纸。根据该专利,通过在层压结构的外层里形成的微孔使膜具有可印性。该膜制备如下:将包含0-.20%无机填料的热塑性树脂在纵向(机器方向)拉伸至约2.5倍得到第一层,在第一层的一面或两面层压包含0.5-65%元机填料的未拉伸的热塑性树脂,在横向将所得的层压结构拉伸至约2.5倍。此时,在外层形成了微孔。微孔也在热塑性树脂和无机填料的界面以及第一层内形成,但是第一层内形成的微孔比外层形成的微孔少得多,其功能是改进机械性能,如膜强度。
日本专利73004876揭示了相似的技术,该技术中使用了另一种热塑性树脂来代替无机填料。根据该专利,多个微孔导致了不透明性,并提供了可印性,如油墨接受性,通过在混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或软化温度附近拉伸由所述混合物形成的片在两个或多个相互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组分之间的界面形成了这些微孔。在热塑性树脂混合物中,熔点较高的树脂具有如上述美国专利3,799,828所述的无机填料的作用。该专利也揭示了只由一种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内层被用作为可印片外层的机械增强物。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可印性,如油墨接受性优良的合成塑料纸。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制备合成塑料纸的方法,它是使用常规设备的新颖方法,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供的合成塑料纸有单-或多-层结构,它的一个或两个表层呈连续的三维网状,且该表层由包含30-80wt%聚丙烯组分和20-70wt%选自聚乙烯、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和它们的混合物的树脂组分的组合物制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它提供了制备合成塑料纸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使30-80wt%聚丙烯组分与20-70wt%选自聚乙烯、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和它们的混合物的树脂组分均匀地混合;
b)形成具有单-或多层结构的片或管,使其一个或两个表层由该混合物制得;和
c)在温度低于所述聚丙烯组分的熔点但高于所述树脂组分的熔点、玻璃化温度或软化温度下单-或双-轴向拉伸片或管。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方面可参见附图和从下面实施例的描述中明显看出。
图1为根据本发明,以3×1倍拉伸的合成塑料纸表面的电子显微照片;
图2为根据本发明,以8×1倍拉伸的合成塑料纸表面的电子显微照片;
图3为根据本发明,以3×6倍拉伸的合成塑料纸表面的电子显微照片;
图4为根据本发明,以5×5倍拉伸的合成塑料纸表面的电子显微照片。
本发明涉及塑料纸,它通过完全不同于常规方法的特征方法来制备。
如上所述,通过在无机填料和热塑性树脂的界面或在两个热塑性树脂的界面产生微孔来赋予可印性的技术是本技术领域公知的。但是,尚未述及通过在高熔点的热塑性树脂中形成三维的网状物来制备可印的塑料膜。根据该事实,我们开发了塑料纸及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塑料纸的特征在于使包含30-80wt%聚丙烯组分和20-70wt%选自聚乙烯、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和它们的混合物的树脂组分的塑料混合物形成具有连续的三维网状结构,而不论塑料纸是单-或多-层结构。
本发明的塑料纸组合物包括聚丙烯组分和选自相互不相容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分。
聚丙烯组分选自:(1)丙烯均聚物;(2)包含25wt%或更少乙烯的乙烯-丙烯共聚物;(3)包含25wt%或更少的含4-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4)包含10wt%或更少的乙烯和20wt%或更少的含4-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乙烯-丙烯-α-烯烃三元共聚物;(5)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根据ASTM D 1238测量时,(1)-(5)聚合物各自的熔体指数约为0.1-40g/10分钟。
根据本发明,较好的是聚丙烯组分占塑料纸组合物总重量的30-80wt%。这样在通过熔融组合物产生相分离时,使该组分构成了连续三维的网状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油公,未经株式会社油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2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纱机
- 下一篇:有机铝氧烷组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