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穴位中药贴敷膜剂无效
申请号: | 97112821.9 | 申请日: | 199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203093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30 |
发明(设计)人: | 詹闯;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军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穴位 中药 贴敷膜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椎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及关节陈旧性损伤引起的关节强直等病的穴位中药贴敷膜剂。
强直性脊椎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等病的中、晚期及各关节的陈旧性损伤等疾患中,常可见到“驼背”、四肢关节强直、僵硬、变形、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分析其原因,除类风湿病和强直性脊椎炎病人中另有骨和椎间盘、软骨等损害外,其余主要由于病变局部的韧带变性、钙化、失去弹性。肌腱炎症致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挛缩,使关节强直,肌腱拉长、断裂等,造成关节不完全脱位和完全脱位、固定、变形、关节活动受限。
中风后遗偏瘫日久,患肢由于脑部损害,长期废用,四肢关节周围肌腱挛缩,活动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韧带、肌腱在中医生理上归“筋”的范筹。上述诸症,中医认为均是“筋”的病变。如强直性脊椎炎引起的“驼”背,是因“受风、风寒搏击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诸病源侯论》)。四肢关节强直,不能屈伸则是气血瘀滞,关节周围之筋脉失养,“筋失所滋则为拘为挛,反张强直之病势所必至”(《景岳全书》)。
目前在中医临床上,对痹症日久之关节强直畸形,屈伸不利,治疗上用化痰祛瘀,搜风通络之法,药用桃红、红花、川芎、当归尾、威灵仙、地龙、地鳖虫、乌梢蛇等。治疗强直初起病尚在“络”,有一定疗效,对病在“筋”的强直性脊椎炎,则疗效不佳。
目前对“经筋”的研究较少,对“筋”的病变、治疗上仍沿用传统的捏筋、推筋、点按等按摩手法,对上病疗效不明显。
故目前对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尚无疗效高的治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较高的主治强直性脊椎炎、风湿、类风湿、偏瘫中晚期及关节陈旧性损伤引起的关节强直等病的穴位中药贴敷膜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有穿山甲、桂枝、当归、王不留行和冰片。
其配比如下:
穿山甲: 10-40% (重量百分比,下同)
桂枝: 10-40%
当归: 10-40%
王不留行: 9.5-35%
冰片: 0.5-5%
成膜材料采用聚乙烯类下述之一: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酮、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类下述之一:甲基聚丙烯、甲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纤维素类下述之一: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
将上述组分经加工制成膜剂即可使用,各组分的功能如下:
配方中桂枝,主利肝、肺气、入肝而行血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温经通脉、温中行血。穿山甲入肝胃经贯彻经络、透达关窍、治风湿冷痹、强直不能屈伸。当归行血补血、利筋骨、治拘挛。冰片,王不留行,通诸窍、治骨痛、行血通经。(均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认为肝主筋,桂枝能入肝行血、舒筋作用强烈,配合当归补血行血,血行则筋利,加上穿山甲,王不留行,冰片通利经络,透关达窍,使药物有效地输送到病变部位。诸药合用,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治疗作用。
同时,在制剂上结合现代医学膜剂制作技术,发挥透皮治疗系统的优点,避免了口服给药,药物受到胃肠道生理因素影响。而且吸收代谢的个体差异性较小,提高了有效率。另外,可持续给药,在病变部始终保持有效药物浓度,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影响,代谢幅度减少,生物利用度高。同时,膜剂可使药物迅速渗入皮肤,即时发挥作用。
由于本配方能有效地治疗韧带、肌腱等“筋”的病变,产用膜剂贴敷,更保证病变部药物的有效浓度故能有效地治疗上述疾病。
本发明药物的制作工艺如下:
选材—清冼—烘干—粉碎—煎煮—浓缩—加成膜材料—成膜—含量测定—包装。
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是将膜剂贴于穴位即可起到治疗作用。
本发明药物经临床试验,对9例强直性脊椎炎患者经三个月治疗均不同程度的直起了弯曲了十几年的腰和背。89例偏瘫6个月以上患者,经3个月治疗痊愈17例,有效率93.3%。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第一,对强直性脊椎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及关节陈旧性损伤引起的关节强直等病具有特效治疗作用。第二,治疗方法简便,只需将药膜贴在病变局部及相应穴位上,即可进行治疗。第三,药物吸收快,起效时间短,对皮肤无任何刺激作用,治疗无痛苦。第四,可代替针灸体针治疗。第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下面是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军,未经詹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28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癌口服液及其配制方法
- 下一篇:造纸黑液碱回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