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简便的熔模铸造制壳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7112835.9 | 申请日: | 199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55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便 铸造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铸造工艺,尤其是一种熔模铸造制壳工艺。
在背景技术领域中,常规的熔模铸造制壳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其面层浸涂料后撒石英粉,在氯化铵溶液池中硬化,阴干,要反复两次,然后上加固层涂料,撒砂,硬化,阴干,反复6~8遍,不仅工序多,速度慢(制壳阶段一般要3~5天),工作场地大,氯化铵会腐蚀钢铁设备,石英粉飞扬,影响工人的健康,工序越多越容易出废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成一种在蜡模表面浸醇基涂料,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浸渍水玻璃后,用热风脱蜡、焙烧而成的简便的熔模铸造制壳工艺,能解决背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在蜡模表面浸醇基涂料2~3次,每次用冷风吹干,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硬化后,浸渍水玻璃(M=2.8~3.2)1~8分钟,取出阴干硬化后,用60~120℃热风脱蜡,在400~900℃温度下焙烧0.5~4小时;
2.自硬砂的制备
a.配方(按重量%)
标准石英砂或棕刚玉砂75/150目 100
呋喃树脂 0.2~2
甘油三乙酸酯或浓度为70~75%的对甲苯磺酸 0.1~2
b.混砂工艺
砂加甘油三乙酸酯混匀1~3分钟后,再加树脂混合20~120秒钟后,出砂造型;或砂加浓度为70~75%的对甲苯磺酸混匀1~3分钟后,再加树脂混合20~120秒钟后,出砂造型。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它所铸造的铸件除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符合熔模精铸要求外,还具有制壳工艺简化,无撒砂工序,焙烧时无腐蚀性的氯化铵挥发出来,改善环境,浇注后得到的铸件清理容易,无粘砂,提高生产率。它适用于重量从几克到几十千克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精密铸造。
下面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狮形蜡模(或模组)表面上浸(刷或喷)醇基涂料2~3次,每次用冷风吹干,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硬化后,浸渍水玻璃(M=2.8~3.2)1~3分钟,取出阴干硬化后,用60~80℃2热风脱蜡,在500~650℃温度下焙烧1小时,热型浇注仿金铜合金,冷却后轻轻敲掉模壳砂层和涂料层,得到狮形铜章铸件的表面光洁,无粘砂现象,清理很方便,铜章每只约重120克。
a.自硬砂的配方(按重量%)
标准石英砂或棕刚玉砂75/150目 100
呋喃树脂 0.5
甘油三乙酸酯 0.6
b.混砂工艺
砂加甘油三乙酸酯混匀1~3分钟后,再加树脂混合30~60秒钟后,出砂造型。
实施例2
“飞天”蜡模(或模组)表面上浸(刷或喷)醇基涂料2~3次,每次用冷风吹干,背部填充自硬砂造型,硬化后,浸渍水玻璃(M=2.8~3.2)8分钟,取出阴干硬化后,用80~100℃热风脱蜡,在600~800℃温度下焙烧2~3小时,热型浇注35#钢液(浇温约1600℃),冷却后去模壳,铸件表面无粘砂层。“飞天”铸钢件直径Φ195毫米,边缘厚约12毫米,每只约重2.4千克。
a.自硬砂的配方(按重量%)
标准石英砂或棕刚玉砂75/150目 100
呋喃树脂 1.5
对甲苯磺酸(浓度为70%) 0.8
b.混砂工艺
砂加对甲苯磺酸混匀1~3分钟后,再加树脂混合30~60秒钟后,出砂造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28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硅烷中除去链烯烃的方法
- 下一篇:遥控防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