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双环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衍生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14333.1 | 申请日: | 199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86072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01 |
发明(设计)人: | 江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07/263 | 分类号: | C07D207/263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广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继兰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双 甲基 吡咯烷酮 衍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双环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的合成方法。
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衍生物存在于一些天然产物之中。根据文献的报道,这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抗肿瘤、消炎等生理活性,同时也是其它消炎药物的合成中间体。研究发现,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的毒性较小(与其含氧类似物相比),因此有可能在癌症的治疗中得到临床应用。目前人们正不断从陆地和海洋天然产物中分离出具有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骨架的化合物,同时也在努力采取不同途径合成具有不同结构的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骨架化合物,以供药理实验之用。
从骨架构成方式上分析,3-烷亚甲基-2-比咯烷酮的合成主要采用两条途径:一是含必要官能团的开链前体的成环反应;二是现成2-吡咯烷酮的亚甲基化反应。虽然如此,可能由于立体化学上的原因,双环3-烷亚甲基-2-比咯烷酮的合成方法还是不多,具有高转化率、高选择性的方法更是少见。从以公开的文献看来,合成双环3-烷亚甲基-2-比咯烷酮衍生物的报道有三例,最早一例是Heck,R.F.等报道的利用醋酸钯催化的Heck反应从N-邻溴苯基-3-取代肉桂酰胺合成具有双环的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衍生物(Terpko,M.O.and Heck,R.F,J.Am.Chem.Soc.,1979,101,5281.),其次是Chatterjee,A.等于1991年报道的利用碳明离子对炔键的分子内加成反应合成具有双环的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衍生物(Patra,R.,Maiti,S.B.and Chatterjee,A.,Tetrahedron Lett.,1991,32,1363.),最近Andreani等报道取代吲哚-2-酮与取代吡啶甲醛缩合制备具有双环的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系列化合物(Andreami,A.,Rambaldi,M.,Locatelli,A.,Bongini,A.,Galatulas,I.and Ninci,M.,Eur.J.Med.Chem.,1992,27,167)。上述研究工作,有的不仅探索了合成方法,而且对其生理活性也进行了研究。由此可以说明,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衍生物是科学工作者感兴趣、有应用前景的一类新型化合物。对于双环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的合成,使用减少反应步骤,提高总得率,降低成本的新方法,和探索具有高转化率、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就成为关键。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易于得到的原料,经过特殊的处理得到的催化剂,制造具有双环的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衍生物。
本发明是这样实施的:用过渡金属盐配合物或其它金属卤化物作为催化剂,通过N-环烯基炔酰胺衍生物的分子内成环反应,制备具有双环的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衍生物。所适用的过渡金属盐或过渡金属配合物有:氯化镍、溴化镍、醋酸镍、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钯、二苯氰氯化钯、四氯钯酸锂、溴化钯、醋酸钯、四(三苯基膦)钯、二(三苯基膦)氯化钯等,金属卤化物是氯化锂、氯化钾、溴化钾等。上述的N-环烯基炔酰胺衍生物的制备是先制备2-环己烯-1-胺,即在水中溶解适量的叠氮化钠,室温下滴加1-溴环己烯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分离出的3-叠氮-2-环己烯在干燥的乙醚中用氢化锂铝还原得到2-环己烯-1-胺。第二步是将2-环己烯-1-胺的甲醇水在-30℃滴加炔酸甲酯,滴完后室温反应24小时,减压抽出溶剂,剩余物柱层析得相应炔酰胺衍生物。将上述的炔酰胺衍生物,溶剂和催化剂依次加入反应器中,室温下反应完成后,经处理可得不同取代的双环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对于本方法使用的N-环烯基炔酰胺衍生物有N-环戊烯基丙炔酰胺,N-环戊烯基-2-丁炔酰胺等。
本发明的核心提供了一个具有高转化率、高选择性、条件温和和操作简便,是目前几乎无副反应,成本低的合成双环3-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衍生物的较为理想的新方法。
实例1
双环3-氯代丁亚甲基-2-比咯烷酮的制备
在一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CH3OH,270毫克(2毫摩尔)氯化铜,13毫克(5%摩尔)Li2PdCl4。搅拌至均相后,加入163毫克(1亳摩尔)N-环己烯基-2-丁炔酰胺,不断向反应体系通入氧气(1大气压)。薄板层析跟踪反应(硅胶G,展开剂∶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反应完成后加入5毫升水,用1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抽去溶剂,剩余物薄板层析得产物双环3-氯代丁亚甲基-2-吡咯烷酮220毫克(产率94%),熔点:127~129℃。
实例2
双环3-氯代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的制备
在一反应器中加入5毫升CH3OH,270毫克(2毫摩尔)氯化铜,15毫克(5%摩尔)Li2PdCl4。搅拌至均相后,加入163毫克(1毫摩尔)N-环己烯基-2-癸炔酰胺,不断向反应体系通入氧气(1大气压)。薄板层析跟踪反应(硅胶G,展开剂∶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反应完成后加入5毫升水,用1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3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抽去溶剂,剩余物薄板层析得产物双环3-氯代烷亚甲基-2-吡咯烷酮220毫克(产率82%),熔点:98~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43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长氮氧硅薄膜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冷却两侧均有气流的壁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