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拾取器无效
申请号: | 97114730.2 | 申请日: | 199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30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13 |
发明(设计)人: | 春口隆;小岛光喜;中岛一幸;古川文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09 | 分类号: | G11B7/09;G02B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世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拾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拾取器,用以在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记录载休,如高密光盘、小型盘及类似介质上进行记录并从其再现。
背景技术
下面说明传统的用于在高密记录光盘及小型盘上进行记录和再现的光学拾取器。为方便起见,将以DVD(数字视盘)作为高密光盘并以CD(小型盘),作为低密光盘进行说明。
图13显示了传统光学拾取器的平面图,及其关键部位的剖面图。在图13中,标记数码50表示用于高密光盘的光学拾取器,而且用于将激光束53聚焦到高密光盘52上的高密光盘物镜54紧密粘接并固定在物镜镜筒51上。线圈单元55,包括用于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调整运动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该单元紧密连接并固定在物镜镜筒51上。线圈单元55配置有永磁体以形成磁路,以便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驱动物镜镜筒51。物镜镜筒51由一个外磁性的导电的直线形弹性元件57保持在中间位置,电源加在线圈单元55上。
现在说明用于从高密光盘进行再现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拾取器50的光学系统。用于高密光盘的光学单元61包括工作在635至650nm波长的激光束53条件下的一个光发射元件和一个光接收元件。激光束53通过准直透镜62变成平行光,然后由具有多层膜的斜坡反射镜63的表面全部反射,以由高密光盘物镜54聚光,并在高密光盘52上形成一光斑。
然后,由高密光盘52反射的激光束53沿上述路径返回,重新入射到高密光盘光学单元61,通过一衍射光栅(未标出),由光接收元件(未标出)进行接收。对于经由光接收元件进行光电转换的光学信号,以传统的光学傅科(Foucault)方法实现焦点探测,以传统的相位差方法实现轨迹探测。从而,高密光盘物镜54总是聚集在高密光盘52上,并得以控制其跟随信号轨迹。高密光盘(DVD)52由主轴式电机71驱动其旋转。
下面说明低密光盘(CD)。标记数码70表示用于低密光盘的光学拾取器,且光学拾取器70的结构及控制与用于高密光盘的光学拾取器50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说明。在其光学系统中,用于低密光盘的光学单元64包含用于波长780nm的激光束64的一个光发射元件和一个光接收元件。激光束65由具有多层膜的斜坡反射镜66的表面全部反射,由低密光盘物镜67聚光,以在低密光盘68上形成光斑。
然后,由低密光盘68反射的激光束65沿上述路径返回,重新入射到低密光盘光学单元64上,通过一衍射光栅(未标出)由光接收元件(未标出)接收。对应于经由光接收元件进行光电转换的光学信号,以传统光学傅科方法实现焦点探测,以传统三光束方法(three-beam method)实现跟踪。从而,低密光盘物镜67总是聚焦在低密光盘68上,并得以控制其跟随信号轨迹。
因此,高密光盘光学拾取器50及低密光盘光学拾取器70相互独立构造,从而可实现对小型盘的记录与重现。
然而,上述传统的光学拾取器结构包括两套独立的光学系统,具有高密光盘光学拾取器及从小型盘再现信号的光学拾取器,因此含有如下问题,其部件数目多,难于实现其光学拾取单元的紧密构造,并且难于降低其电能消耗及成本。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它能完成对不同记录密度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和再现,并具有紧凑的、薄的和低能耗的结构。
本发明用以克服上述问题,并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器,它能实现在高密光盘和低密光盘的记录和再现,包括一物镜;一固定有此物镜的驱动装置;一个第一光学单元,包括一光发射元件和一光接收元件,用于从高密光盘的再现;一个第二光学单元,包括一光发射元件和一光接收元件,用于从低密光盘的再现;分光装置,用以将第一和第二光学单元的光轴导引至同一光轴;一个准直透镜,用于将从第一光学单元出射的光束转换成平行光束;及光阑装置,用于在从高密光盘再现时及从低密光盘再现时改变入射到物镜的光束直径。
通过本发明的这种构造,可将第一和第二光学单元的光轴引导至同一光轴,且采用单一物镜以通用于对高密光盘的记录和再现及对低密光盘的记录和再现,并有最小球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的结构的视图;
图2为显示图1中光学单元的光路长度的视图;
图3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衍射光栅的结构;
图4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接收元件的结构;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的结构;
图6显示了图5中光学单元的光路长度;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4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