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气软管无效
申请号: | 97115406.6 | 申请日: | 199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1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9 |
发明(设计)人: | 野田达人;加藤善久;椿公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11/04 | 分类号: | F16L11/04;F16L1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闻卿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待连接于气动设备的通气软管,所述气动设备可以诸如是在发动机充气和排气系统、燃料汽之类的供给系统中的真空控制阀、真空开关、隔膜阀、单向阀和其它类似物。
背景技术
通气软管应该具有种种特性,诸如高的柔性和高生产率。例如,由于设置有气动设备的车辆有可能在寒冷和炎热的各种环境中使用,因此其中所使用的通气软管需要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诸如耐热性、耐寒性和耐臭氧性。为此,人们通常使用由具有优良耐候性的橡胶材料、诸如表氯醇-氧化乙烯共聚物(ECO)制成的单层软管。
但是,与车辆的气动设备(例如,在发动机充气和排气系统、燃料汽之类的供给系统中的真空控制阀、真空开关、隔膜阀、单向阀和其它类似物)相连的通气软管都设置在车辆的种种构件和车身附近。因此,由于车辆自身或发动机的振动,通气软管会不断地与车辆的这些构件或车身相接触。这种反复的接触使得通气软管在其接触部分处发生损坏。为了避免出现该问题,将一螺旋式保护器裹绕在通气软管外表面上与接触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但是,有时需要将通气软管从气动设备上拆卸下来,以对车辆进行修理或检查,此时,在修理或检查完毕之后,必需再次将所述保护器裹绕在所需位置,因此操作较为麻烦。
而且,当ECO制成的通气软管连接于气动设备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通气软管常常会粘附于气动设备的诸连接管上,因此如果不用较大的力来拉动它们,就不能将它们从诸连接管上取下来。通气软管粘附于诸连接管的现象是由于通气软管的内壁组份随时间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当诸连接管是由树脂制成时,更容易发生这种现象。
而且,由于气动设备可能设置在车辆的种种不同位置,软管也就随之与气动设备连接在其种种位置上,因此,通气软管必需能容易且简单地安装到在气动设备的诸连接管上。而且,还要求在对车辆进行修理或检查时,能很容易很简单地将通气软管从诸连接管上拆卸下来。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通气软管,由于诸如由ECO制成的橡胶所具有的那些特性,不容易将通气软管安装到气动设备上或从气动设备上拆卸下来。因此,人们需要一种能很方便地进行安装和拆卸的通气软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避免因与外界构件相接触而带来的弊病,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同时还能改善安装和从气动设备上拆卸下来的方便性,并能避免粘附于诸连接管。
本发明的通气软管包括一具有表氯醇橡胶的第一橡胶层和具有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第二橡胶层,所述第二橡胶层形成在第一橡胶层的外表面上,并且其厚度约为0.2毫米至约0.6毫米。
附图说明
图1是例子1的通气软管10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一说明如何对通气软管10进行鉴定试验的示意图。
图3是一示出了在通气软管10上进行的鉴定试验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4是例子2的通气软管10A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说明硅酮涂层16是如何形成的示意图。
图6是一说明用来测定通气软管10A内硅酮涂层16的厚度的方法的曲线图。
图7是将通气软管10A的插入载荷和拔出载荷与一作为比较例子的通气软管的插入载荷和拔出载荷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第一橡胶层包括一表氯醇橡胶。所述表氯醇橡胶包括将表氯醇作为单元体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作为例子,它们可以由表氯醇-氧化乙烯共聚物(ECO)、表氯醇-氧化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GECO)和其它类似物制成。
所述第二橡胶层包括一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并且围绕在所述第一橡胶层外表面大约0.2-0.6毫米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上述结构的通气软管,为了将其外径保持得与传统软管外径相近似,第一橡胶层外表面上的所述第二橡胶层的厚度制造得较薄,即,大约0.2毫米至0.6毫米,因此可以确保内第一橡胶层的厚度与传统单层通气软管的厚度相近似。由于第一橡胶层是由表氯醇橡胶形成且具有足够的厚度,它对软管内的空气具有较理想的耐候性。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通气软管是通过由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组成的第二橡胶层而与外界构件相接触的。由于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因此,即使第二橡胶层的厚度是一厚度约为0.2毫米至约0.6毫米的薄层,也可以避免因与外界构件接触而可能产生的问题。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通气软管,可以很容易地避免因与外界构件接触而产生的问题,而不需要采用传统的保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5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电的移动电话设备
- 下一篇:含钴-镍-铁粘结剂的金属陶瓷制成的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