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97115515.1 | 申请日: | 199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4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胡鸣群;许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鸣群;杜永安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志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方法 | ||
1.一种排水方法,用来将土层中的水分吸收汇集并排出土层的外部,其特征在于:利用埋设在覆土中的带状排水构件的至少一表面所密设深入排水构件内部且沿纵向平行延伸的许多细小口径集排水槽孔的细缝槽口所产生的毛细作用,将覆土中的水分吸入槽孔内,并借助于集排水槽孔的两端或任一段的水位落差所生虹吸力,以促进吸水的同时将吸入的水汇集自槽孔的低端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埋设在覆土中的带状排水构件是以密设有集排水槽孔的一面面向覆土的下方埋设,而借助于槽口的毛细作用自下往上吸入覆土中的水分,并借助于在槽口部所产生的水的表面张力以支承进槽孔内水的水压而不回漏,同时利用槽孔的落差所生虹吸力将水汇集并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带状排水构件是以密设有集排水槽孔的一面密接于覆土或地层,而另一面即无设集排水槽孔的一面则密接于构筑物壁面或墙面地埋设在覆土或地层与渗透性构筑物壁面或墙面之间,而借助于毛细作用自槽口吸入土层中水分进入槽孔内,并借助于槽孔两端的水位落差所生虹吸力将槽孔内的水汇集并排出,同时借助于无集排水槽孔的面以隔绝土中的水渗透进入构筑物壁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带状排水构件是采用耐候性热可塑性合成树脂材料成型而成的薄片带状构件,其至少一面具有多道沿带宽方向间隔排列且沿带长方向全长延伸的小口径集排水槽孔,槽孔的通达外气的槽口形成小于槽孔孔径且能产生毛细作用的细窄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带状排水构件的未设集排水槽孔的一面形成平坦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带状排水构件的未设集排水槽孔的一面形成具有许多间隔排列沿纵向延伸的补强肋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排水构件的未设集排水槽孔的一面贴附有由硬质塑胶材料成型的槽内具有或未具补强肋条的U型补强型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排水构件的未设集排水槽孔的一面贴附有由硬质塑胶材料成型的矩型管材作为补强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排水构件具有可挠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排水构件上设有集排水槽孔的至少一面被覆有不织布过滤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鸣群;杜永安,未经胡鸣群;杜永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55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素模制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复合斜切锯的可调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