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移动显示用板无效
申请号: | 97115574.7 | 申请日: | 199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9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13 |
发明(设计)人: | 田崎博司;野岛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派拉特 |
主分类号: | B43L1/00 | 分类号: | B43L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移动 显示 | ||
本发明涉及用磁性显示鲜明的记录、并可消除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
大家知道,现有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是利用磁力使磁性粒子移动来进行显示,将以磁性粒子、分散剂、增稠剂及所希望的染色材料为成分的塑性分散液体封入使2块基板之间分隔成小室的多网眼结构的小室,或设置了在基板上封入所述塑性分散液体的微胶囊涂层。
当磁性移动显示用板用从表侧的基板配置磁性笔或电磁铁的头子等来记录时,被磁性笔、电磁铁等磁力吸引的磁性粒子从背侧的基板移动,从而用塑性分散液体和磁性粉的颜色反差形成显示。
一般性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分散系的磁性粒子被记录用磁铁吸引,从而获得按其记录的文字或图形等的显示,但是、
(1)由于磁性粒子的比重大于分散系的比重,故被吸引的磁性粒子经过一段时间而沉降,不能长时间保持显示;
(2)由于通过磁铁受到磁力的磁性粒子全部被磁铁吸引,所以,连离磁铁较远的磁性粒子也被吸引,因此,就存在显示是缺乏鲜明性的模糊不清的笔迹线的问题,
为解决所述缺点,如本发明者早先发明的日本发明专利公告1982年第27463号公报所述,添加增稠剂来给予屈服值,若不给予屈服值以上的力,则使用不发生磁性粒子移动的塑性分散液体。
使用现有的塑性分散液体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当用书写用磁铁与消除用磁铁连续反复进行记录、消除时,即使初期状态的书写线鲜明(无线宽不整齐或断线的状态),然而连续使用后的书写线存在着书写线上产生胡须状突起或断线等问题。
本发明者进行了各种研究,认为这种现象是因增稠剂在分散剂中形成的弱三维结构一时性遭到破坏所引起的,因此,为获得始终能稳定显示鲜明的书写线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本发明者等解释清楚了结构原理,即,即使增稠剂在分散剂中形成的弱三维结构一时性产生破坏也必须敏捷地恢复到初始的弱三维结构。
另外,用增稠剂形成的弱三维结构是利用氢键等网络形成,但随着时间的推延易变稠密,故再用加热来促进。尤其在有机增稠剂中,保管温度越接近增稠剂的熔点有机增稠剂的粒子越膨润粗大化,并形成坚固的网络。根据情况,我们知道有时不能进行记录、消除。
作为实际问题,有时磁性移动显示用板被放在由夏天太阳光线直射的车中或运输时的容器中,往往处于50℃以上的温度。当在被40℃以上高温暴晒的状态下放置时,由于前述的原因,故对显示或消除性能带来不良影响,又由于使用环境温度(使用地域差别)而产生性能差别,所以,作为商品不能令人满意。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在将由磁性粒子、分散剂、增稠剂及所希望的染色材料所构成的分散液层配置在基板上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中,其特点在于,
分散液的分散剂是有机溶剂,增稠剂是具有熔点120℃~160℃羟基的脂肪酸双酰胺,分散液具有屈服值。
2.如第1项所述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其特点在于,分散剂是无极性的有机溶剂。
3.如第1或第2项所述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其特点在于,增稠剂是烯烃双-12-羟基硬脂酸酰胺与/或亚苯基双-12-羟基硬脂酸酰胺,且以1~10%重量配合在分散液中。
4.如第1至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其特点在于,将磁性粒子以10~30%重量配合在分散液中。
5.如第1至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其特点在于,分散液层相对基板的配置,是封入2块基板之间的配置。
6.如第1至第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其特点在于,分散液层相对基板的配置,是封入使2块基板之间分隔成小室的多网眼结构的小室的配置,分散液的屈服值是1~50dyne/cm2。
7.如第1至第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其特点在于,分散液层相对基板的配置,是封入由基板形成的小室的配置,该基板是覆盖设置许多凹部的基板和与该基板紧贴的凹部的,分散液的屈服值是1~50dyne/cm2。
8.如第1至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其特点在于,分散液层相对基板的配置,是将分散液封入胶囊、且该胶囊通过粘合剂与基板粘接而设置的层,分散液的屈服值是1~50dyne/cm2。
本发明的磁性移动显示用板中的分散液层是混入磁性粒子、分散剂、所述的增稠剂及所希望的染色材料等而获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派拉特,未经株式会社派拉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5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用燃料汽车性能检测方法
- 下一篇:光学拾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