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钕铁硼纳米永磁材料无效
申请号: | 97115671.9 | 申请日: | 199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210344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10 |
发明(设计)人: | 赵铁民;徐孝荣;郝云彦;胡壮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1/057 | 分类号: | H01F1/057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钕铁硼 纳米 永磁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永磁材料,特别提供了一种a-Fe/Nd2Fe14B双相藕合的纳米永磁材料。
由于a-Fe/Nd2Fe14B虽然含Nd量低,但具有较高的剩磁和较好的磁性能,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目前对于双相纳米永磁材料的工业生产(主要为Fe3B/Nd2Fe14B和a-Fe/Nd2Fe14B)主要通过快淬形成非晶再晶化成纳米材料来实现,但由于a-Fe/Nd2Fe14B的非晶形成能力较差,大都通过控制工艺参数使之在最佳淬速(直接形成纳米永磁材料)而实现,因最佳淬速区分布范围窄,工艺过程难以控制,因此对设备的精度要求很高,成品率及产品的性能都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钕铁硼纳米永磁材料,其在工业上更易实现且成品具有更好的磁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钕铁硼纳米永磁材料,基本成份为(原子百分比):Nd 3.5~12,B 3.5~6,Fe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本成份中加入包括难熔金属W、Mo、Nb、V、Cr、Hf、Zr、Ti及其合金化的碳、氮化合物TiC、HfC、ZrC及其它难熔非金属C之一种或几种,其量占所形成Nd2Fe14B相化合物的2~3原子百分比。为提高永磁体的温度稳定性,其中的1~2个Nd原子可用Dy部分替代,为了细化晶粒,改善晶界结构,提高温度稳定性和抗蚀性,其中的1~3个Fe原子可用Al、Si、Cu、Co部分替代。
本发明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关键在于,在成份中添加难溶物质,以降低形成非晶组织的工艺参数,其加入量过低作用不明显,加入量过高则非磁性相所占比例过大,且在随后的晶化过程中晶粒容易长大而影响材料永磁性能的提高。在本发明的成份下,控制冷却铜锟在30m/s以上,均可以形成100%的非晶组织,晶化工艺和材料磁性不受过冷深度的影响。下面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附图1为Nd9Fe85B6+TiC非晶条带的X射线衍射结果。
实施例1
原材料为工业纯铁(99%),金属钕(99.5%),硼铁(19.6%),纯钛(99.97%)及光谱级碳,按表2原子百分比配制100克(钕要求4%余量,TiC指在Nd2Fe14B中的计量),在电弧炉中充入氩气反复精炼数次,在表1所示的快淬参数下(喷嘴直径为0.6mm)获得非晶条带,在710℃×15min真空退火,从图1可以看出在Nd9Fe85B6中加入2.5at%的TiC(为Nd9Fe85B6中Nd2Fe14B的百分比),即可获得100%的非晶,并无明显的TiC颗粒的聚集,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在同样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条带,在其所在的最佳热处理制度下,软/硬磁性相得到充分藕合,加入Ti2.5C2.5可比未加TiC提高ΔMr=45.4%,ΔHic=7%,Δ(BH)max=50.4%。加入的TiC过低,效果不明显;过高,磁性能反而下降。
表1 快淬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56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