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轮胎制汽柴油和炭黑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115825.8 | 申请日: | 199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91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发明(设计)人: | 董根全;杨建丽;刘振宇;朱珍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J11/10 | 分类号: | C08J11/10;C10G9/1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山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树巍,卫凌秋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柴油 炭黑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废轮胎制汽柴油和炭黑的方法及其装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废弃橡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废轮胎。据文献统计92年资料介绍,欧共体每年产生200万吨废轮胎,美国约为200万吨,日本为70万吨,前苏联为150万吨,加拿大为22万吨,英国为40万吨,我国每年约为40万吨。绝大多数废轮胎堆集在露天的场所,难以降解,极易引起火灾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废轮胎中含有大量有用的工业品如炭黑、油品、可燃气体等。而且本身就是一种高热值的燃料,其发热量一般为40MJ/kg,典型的废轮胎的元素组成为:炭85%、氢8%、硫1.2%、灰分5%,全世界每年废弃的轮胎为900万吨,这样就相当于每年损失原油900万吨,在目前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利用废轮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间歇釜式操作,操作压力及温度较高,再者,加热釜的循环加热及冷却损失了大量的热量,因此造成能耗高,操作费用高。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生产操作、压力低、裂解温度低、能耗低的废轮胎制汽柴油和炭黑的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的废轮胎制汽柴油和炭黑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将废轮胎粉碎成2-10cm碎片,然后清洗、烘干;
(2)将烘干后的物料送入热裂解反应器内,通载气;
(3)热裂解反应器进行加热,升温至370-500℃,物料停留时间为5-20分钟,得到液化气,汽柴油混合油和粗炭黑;
(4)液化气返回热裂解反应器作为热源,粗炭黑经磁选除铁,筛选得到成品炭黑,汽柴油混合油经吸附剂吸附除去杂质和水分,进入蒸馏塔;
(5)进入蒸馏塔的混合油经分馏得到汽油、轻柴油、重柴油。
如上所述的载气是氮气、水蒸汽、燃烧废气。
在热裂解反应器加热前部可通入一定数量的载气,以排除物料中夹带的空气,并保证热裂解气在一定的时间内离开加热区以避免第二次热裂解。
如上所述的吸附剂是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等。
如上所述的分馏可采用石油炼制中的现有技术来实现。
为了达到上述方法的目的,必须设计专用热裂解反应器。
本发明为上述方法所设计的热裂解反应器是由筒体、进料器、加热气入口、排灰口、油品汽出口、炭黑出口、尾气出口和螺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是前端为变紧螺矩,中部为加深加宽的螺矩,末端无螺纹,在螺杆末端处的筒体内装有炭黑档板。
热裂解反应器中的螺杆前端为变紧螺矩,以起到密封防气体倒流的作用,中部螺矩加深加宽以便裂解气体有一个膨胀的空间,且在简体内载气的作用下将裂解气体产物迅速带出反应器,以防油品气体第二次裂解,螺杆末端无螺纹,使炭黑迅速分开。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实现了反应过程的连续化。
(2)操作压力为常压,反应温度低,操作时间短,耗能少。
(3)引入了载气气体,使裂解产物混合油气收率提高,炭黑质量提高。
(4)混合油品中的含硫量降低。
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及热裂解反应器。
图1是本发明的热裂解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如图所示,1是一端与齿轮箱2连接,另一端密封的筒体,3是一端与齿轮箱2中的齿轮连接且位于简体1内的螺杆,该螺杆前端为变紧螺矩,中部为加深加宽螺矩,末端无螺纹,4是在有齿轮箱2一端的筒体1上的进料口,5是位于螺杆前部与中部之间的筒体上的进气口,6是位于螺杆3中部带有加热进气口7,尾气出口8和排灰口9、10、11的加热套,12是位于螺杆3末端筒体1上的油品汽出口,13是位于螺杆3末端筒体1上的炭黑出口,14是处于螺杆3末端,筒体1内的炭黑档板。
在使用上述热裂解反应器时,先从加热气进口7通入加热气,把螺杆中部加热到400-500℃,把经过粉碎的废轮胎放入加料口4,开动电机,使齿轮筒2中的齿轮带动螺杆转动,并使物料在螺杆中部滞留5-20分钟,从进气口5通入氮气,氮气带动裂解气,从而油品气出口8排出进入气体分离器,炭黑经炭黑档板的作用从炭黑出口13排出。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58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加参茶
- 下一篇:涂覆层抗腐蚀性和绝缘性提高的磁铁和电动机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