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能动力电池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7116514.9 申请日: 1997-09-11
公开(公告)号: CN1177847A 公开(公告)日: 1998-04-01
发明(设计)人: 周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 周国君
主分类号: H01M10/00 分类号: H01M10/00;H01M4/74
代理公司: 小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洪善信
地址: 100061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高能 动力电池
【说明书】:

发明涉及蓄电池。

现有的工业用蓄电池或车用蓄电池一般均为铅酸电池,这种电池存在许多缺点,包括充放电效率低,能量低、重量重,而且酸液容易泄漏,造成其它部件的腐蚀,其中特别是能量低、重量重,因而用于电动汽车时,则严重影响连续运行距离和有效载重量,使得目前无污染无噪音的电动汽车仍然不能推广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针对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铅酸电池存在的诸多缺点,特别是充放电效率低、重量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高能动力电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能动力电池,包括外壳(4)和上盖(5),在外壳(4)内左右两边水平间隔层叠装配有极板(3)和隔层板(2),并在上、下两端用底板(1)和压板(7)夹紧,在两边的极板(3)上各接有一接线柱(6)和(6′);极板(3)是由金属网片(301)及其表面的复盖层(302)组成的。

金属网片(301)是由金属纤维线编织而成的,所说的金属纤维线所含各种成分的重量配比如下:

玻璃纤维70%    钠Na  1.5%

铅Pb    5%     银Ag  1%

镍Ni    1.5%   锂Li  10%

硫S     1.5%   氢H   1%

镉Cd    1.5%   钐Sm  1%

锌Zn    3%     稀土金属3%

所说的金属纤维是将玻璃纤维和其它金属通过共挤工艺制成的,然后组成网片,切成所需要的面积,即成为金属网片(301),在金属网片(301)表面涂覆特殊的混合型胶状涂料,形成覆盖层(302)。

本发明的高能动力电池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高特定能量>50wh/kg

2.任何充电状况下都具有较好的电性能:

100%充电时>500wh/kg

20%充电时>300wh/kg

3.充放电次数(使用寿命)>1000次循环

4.快速充电

50%    8min

99%    30min

5.成本低:批量生产时低于铅酸电池成本。

6.能在低温下工作:在0℃~-10℃仍能循环。

7.免维修:电池的极板为循环基础结构,可再次使用,如外壳破裂,无液酸腐蚀剂溅出来,采用的均为安全可靠的材料。

8.在正常操作使用时,不泄漏气体。

9.深度放电>80%,高倍率放电>5倍(与额定功率比)

10.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机电设备、车船照明、航空、军用以及电动车辆和电动汽车,在作为电动汽车使用时,时速可大于100KM/h,电池极板寿命可超过行驶14万公里。

11.在任何放电深度情况下,内部电阻都很低。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高能动力电池的剖视图

图2为极板的结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本发明的高能动力电池的外壳4和上盖5均为胶木制品,在外壳4内左右两边水平间隔层叠装配有极板3和隔层板2,并在上下两端用底板1和压板7夹紧,其具体结构如下:在外壳4的底部放置有底板1,底板1为胶木、环氧树脂或塑料制品,底板1具有排气孔。在底板1上面按图示左、右两边均间隔地水平放置隔层板2和极板3,也就是说在底板1上左边水平放一隔层板2,在该隔层板2上放一正极的极板3,在该正极的极板3上再放一隔层板2,在隔层板2上再放一负极的极板3……,在底板1上右边,水平放一隔层板2,在该隔层板2上放一负极的极板3,在极板3上再放一隔层板2,在隔层板2上再放一正极的极板3……一直放置到壳体4的上部,然后放一压板7,压板3上也有排气孔,并通过螺栓8和螺母9将其压紧(在螺母8与压板7之间有一垫片10)。在两边的极板3上各接有一接线柱6和6′。

图2所示为极板3的结构图,它是由金属网片301及其表面的复盖层302组成的,其中金属网片301的纤维网线是通过共挤出工艺制成的,所含各种成分的重量配比如下:

玻璃纤维70%    钠Na  1.5%

铅Pb    5%     银Ag  1%

镍Ni    1.5%   锂Li  10%

硫S     1.5%   氢H   1%

镉Cd    1.5%   钐Sm  1%

锌Zn    3%     稀土  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国君,未经周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65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