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电池保护电路的电池组件无效
申请号: | 97117372.9 | 申请日: | 199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2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23 |
发明(设计)人: | 千京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2H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张玉红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池 保护 电路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装置的可再充电的电池组件,特别涉及具有电池保护电路的电池组件,以防止在电池组件与电子装置分开时因外端短路导致的损坏。
可再充电的二次电池已广泛用于以电池为电源的电子装置中,例如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蜂窝式电话等等。
迄今为止,密封型(enclosure type)或开放型(open type)的镍-镉(Ni-Cd)电池或镍-金属氢化物(Ni-MH)型的碱性电池通常用作二次电池。近年来,可获得的有机电解电池的锂离子(Li-离子)电池已广泛用作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因为,它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温特性和稳定的存储容量。而且,为便于装入电子装置或从电子装置中取出,通常将锂离子原电池构成为电池组件。
图1展示出常规锂离子电池组件的构形。电池组件100具有设置于电池壳(battery housing)一侧的三个电引出端10,20和30。引出端10是正电端(positive electric terminal),其与电子装置主体中电源的正端连接。引出端20是负电端(negative electric terminal),用于连接电子装置的接地电压端。此外,引出端30是温度检测端,用于向电子装置的电池控制电路提供温度检测信号,该温度检测信号表示电池充电或放电过程中的电池表面温度。
电池控制电路在用于笔记本电脑中时通常称作灵巧电池(“Smartbattery”)电路。它防止因不适当充电对电池组件造成的损坏。灵巧电池电路包括微控器,它具有监测电池性能和用于调节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使电池达到最佳性能的独特功能。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该灵巧电池电路与该装置或连接到电池的充电器保持连通。
参见图2,它展示出装有灵巧电池电路的常规锂离子电池组件的电路方框图。标号100表示锂离子电池组件的内部电路部件,标号200是灵巧电池电路部件。电池组件100包括多个原电池(battery cell)40,正电压端10经保险丝80与所述原电池40的正端(+)连接并与多路开关(poly-switch)90串联连接,负电压端20与所述原电池40的负端(-)连接,温度检测端30经用来感知所述电池40表面温度的NTC(负温度系数)型热敏电阻器50与负电压端20连接。
而且,温度检测端30被连接到便携式计算机中设置的灵巧电池电路200的微控器210的输入端。由调节器220向微控器加适当工作电压(例如+5V)。工作电压馈送线还经电阻器230通到温度检测端30。
在将所述电池组件100安装到便携式计算机并进行充电/放电时,所述保险丝80和多路开关90起到保护元件的功能。保险丝80和多路开关90响应于加到电池40的过大电压或电流,切断正电压端10与原电池正端之间的电源线。特别是,多路开关90依据电流流通量工作;当过大电流流过时,多路开关90自动断开,当流过的电流恢复到正常态时,开关自动接通。
但是,按该设置,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例如,即使电池组件100与电子装置的电池电路200断开,在电池组件100的正电压端与负电压端10与20之间仍然保持带电(electrically alive)。因此,电池引出端10、20会由导体或与某些外部导电材料接触而产生有害的短路,以形成电阻体(resistive body)。因此,电池40会永远断开(open)或严重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电池组件中的电池保护电路,以防止电池组件与电子装置脱开时因电池引出端与外部导体接触而对电池造成的任何损害。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可充电的原电池;与原电池两端连接的正电压端和负电压端;经用来感知所述电池组件的表面温度的热敏电阻器与负电压端连接的温度检测端,和保护电路,当电池组件与电子装置脱开时,它断开正电压端与原电池正端或负电压端与原电池负端之间的至少一根电源供给线;其中,该保护电路包括,开关控制器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控制器的输入连接到温度检测端,用于检测热敏电阻器的热敏电阻值,当热敏电阻值低于预定值时产生控制信号,所述开关电路沿一根电源供给线设置,它响应开关控制器供给的控制信号切断电源供给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173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