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21344.5 | 申请日: | 1997-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214994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8 |
发明(设计)人: | 莫自治;杨长谋;庄元中;周沁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6 | 分类号: | B41J2/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机 喷墨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尤指涉及一种不需点胶粘合的喷墨式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
喷墨式打印机一直在印刷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其日渐增加的清晰度,以及容易应用于彩色印刷的特性,喷墨式打印机并未因激光打印机的出现而被淘汰,对于喷墨式打印机而言,喷墨头即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零件,因为其与打印质量紧密相关。请参阅图1,显示一典型的喷墨头,喷墨头的主体为一晶片1,其中包含有电路,用来接受软件的控制以进行喷墨动作,中间有一镂空处即为墨水贮放处2,用以贮放所有的墨水21,在墨水贮放处2周围有许多的墨水槽3,可与墨水贮放处2相通,使得墨水21得以流入,在墨水槽3上覆盖一含许多喷墨孔41的喷孔片4,每一墨水槽3均对应于一喷墨孔41,作为射出墨水的出口。该部分放大图如图2所示。请参阅图2,其为图1中的一个墨水槽3的侧剖放大图,其中墨水槽3微影一光阻层31后所得的凹槽,晶片1中包含一加热片,当我们下指令要在纸上打印时,晶片1中的电路即控制加热片开始加热墨水21,墨水21就从喷孔片4上的喷墨孔41喷出到纸上。由此可知,当我们要求一台喷墨式打印机具有高清晰度,首先喷墨孔41就标准要够小,才能控制墨水21的喷出量。请参阅图3,其为公知墨水式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示意图,首先在晶片上涂布一光阻层31,利用微影形成的空间作为盛装墨水21的墨水槽3,接着将这些元件加以硬烤,降低光阻层31内所残留的溶剂含量,然后在光阻层31上点上粘着剂5,最后放上喷孔片4,将喷墨孔41对准墨水槽3后即可加压升温粘合。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在于,精密零件所需粘着剂的量很少,粘着剂的量难以控制得当,如果粘着剂的量过多,很容易就堵住微小的喷墨孔,造成墨水槽阻塞,墨水无法由喷墨孔射出,如果粘着剂的量不够,又会造成粘合不当,将导致喷孔片脱落,或是墨水由墨水槽中漏泄出来;另外,精密点胶仪器十分昂贵,但是即使是再精密的点胶仪器,也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率,合格率仅约百分之五十,十分浪费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其不需要以粘着剂粘合喷孔片,并以较少的步骤达到节省制造时间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此喷墨头包含多数个墨水槽,用以盛装墨水;一喷孔片是有对应于该多数个墨水槽的多数个喷墨孔,用以射出该墨水;一晶片,用以控制该墨水的射出,其步骤包含:a)在该晶片上涂布一光阻层;b)在该光阻层上进行一微影步骤,以产生该多数个墨水槽;c)将该喷孔片放置于该光阻层上,使其上该多数个喷墨孔对准该多数个墨水槽;以及d)加热该光阻层,使该光阻层粘合该晶片及该喷孔片。
依据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中该光阻层的材料包含一树脂。
依据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中该光阻层的材料为一干式光阻,该光阻层厚度较佳为50μm至100μm。
依据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中该光阻的材料系为一液式光阻,该光阻层的厚度较佳为0.1μm至50μm。
依据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中步骤d)包含一步骤d1)在该喷孔片上施加一压力。该压力范围较佳为0.01kg/cm2至1kg/cm2。
依据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中该加热步骤是以加热板为之,该加热步骤的温度范围较佳为100℃至250℃,该加热步骤的时间范围较佳为1分钟至10小时。
依据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中该喷孔片为一金属片,该金属片较佳为一镍片。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发明不仅节省了逐一点胶的制造步骤,同时也去除了点胶而带来的合格率低的影响。合格率可达百分之百,并可舍去昂贵的点胶仪器,因此,此喷墨式打印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不仅节省了设备成本,亦减少了原料成本,在制造成本及生产能力上均能有效地反应出本制造方法的进步性。
下面通过图示及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对本发明作深入的了解:
图1是典型喷墨头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墨水槽的侧剖放大图;
图3是公知喷墨式印表机喷墨头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1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化陶瓷复合材料及其用途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