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21771.8 | 申请日: | 199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64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殿成;郑友廉;高清娴;宦建波;郭玉珍;田淑梅;宋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02 | 分类号: | C01F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李艳菁,赵予川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铝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并流成胶生成晶体种氢氧化铝后,再PH摆动成胶制备γ-Al2O3的方法。
众所周知,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载体。制备氧化铝的方法很多,用铝酸盐或铝盐制备氧化铝的方法通常可分为:1.正加法:将碱性物料逐步加入到酸性物料中,在PH值不断升高的介质中沉淀出氧化铝凝胶;2.反加法:将酸性物料逐步加入到碱性物料中,在PH值不断降低的介质中沉淀出氧化铝凝胶;3.并流成胶:酸性和碱性物料以一定的流速比同时连续加入,在PH值不变的介质中沉淀出氧化铝凝胶。前两种方法是变PH值过程,氧化铝凝胶是在不断变化的PH值下生成,不利于单一晶型的生成,容易导致颗粒的不均匀。后一种方法是定PH值过程,氧化铝凝胶是在恒定的PH值下生成,有利于单一晶型的生成,减少细小颗粒的产生,但仍会伴有无定形氢氧化铝和细小颗粒的生成。所以,用这些方法难以制备结晶纯度高、大孔、孔分布集中的氧化铝。美国专利US4248852公开的氧化铝制备方法,是先将中和剂加入到铝化合物中,使PH值到6~10,生成晶种氢氧化铝,然后交替加入铝化合物和中和剂,使PH值在氧化铝凝胶的溶解范围和沉淀范围交替变化,即PH摆动法,制得孔分布集中,孔径、孔体积可按需要控制的氧化铝。但此制备方法复杂,老化浆液中固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日本专利昭60-54917公开的氧化铝制备方法是:以PH摆动法制得的氧化铝凝胶作晶种,然后同时连续加入铝化合物作中和剂,进行并流成胶,得到大孔氧化铝。此方法在并流成胶时,容易伴有无定形氢氧化铝和细小颗粒的生成,影响产品的结晶纯度和孔分布。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化、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优良的氧化铝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包括:
1.在成胶釜中加入底水,加热到60~100℃,同时连续加入铝化合物和酸性或碱性溶液,PH值控制在6~11范围内的某一恒定值,进行并流成胶,持续5~120分钟,搅拌5~30分钟,生成晶种氢氧化铝。
2.加入酸性或碱性溶液,调PH值到<4或>11,搅拌5~20分钟,溶解无定形氢氧化铝和细小颗粒。
3.加入酸性或碱性溶液,调PH值到6~11,搅拌5~20分钟,使溶解的铝离子和新加入的铝离子在晶种作用下再沉淀。
4.重复上述2、3步骤1~20次。
5.60~100℃温度下老化10~60分钟,过滤。
6.化学净水洗涤2~8次,100~140℃温度下干燥,得氢氧化铝干胶。
7.粉碎过筛后,挤条成型,450~700℃温度下焙烧1~8小时,得γ-Al2O3。
本发明所达到的效果:
1.采用先并流成胶,可制备优良的晶种氢氧化铝。众所周知,γ-Al2O3的前身物---拟薄水铝石(α-Al2O3·H2O)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拟薄水铝石有其最适宜的生成条件。并流成胶可选择最有利于拟薄水铝石生成的条件下进行,而且成胶条件恒定。因此生成的晶种氢氧化铝结晶纯度较高,颗粒度较大且较均匀,结晶纯度(拟薄水铝石/干胶粉重量百分比)在50~70wt%,晶粒度40A左右。这样生成的氢氧化铝是优良的晶种氢氧化铝,在随后的PH摆动过程中,可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简化了制备步骤,生产效率高。由于本方法所得晶种氢氧化铝结晶纯度较高,颗粒较大,在PH摆动过程中,可起到良好的晶种导向作用,颗粒生长到预期大小所需的PH摆动次数少,简化了制备步骤。本方法晶种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无定形或细小颗粒氢氧化铝较少,其再溶解后浆液中的铝离子减少。又由于晶种结晶纯度高,表明晶种数量多,再沉淀时浆液中的铝离子主要沉淀在晶种上,减少了新生的无定形或细小颗粒氢氧化铝的生成,使得最终老化浆液中的固含量可以增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3.产品结晶纯度高。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氢氧化铝干胶粉,拟薄水铝石含量在75~98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17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车身搬运装置
- 下一篇:封闭式储运垃圾的挂车及其储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