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配领法无效
申请号: | 97123324.1 | 申请日: | 199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218648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6-09 |
发明(设计)人: | 房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房世鹏 |
主分类号: | A41H3/00 | 分类号: | A41H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配领法 | ||
服装的配领技术是服装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服装生产中的一门实用性技术。在服装行业中常见的配领方法有多种多样。
多功能配领法是发明者在工作实践中研究和创造的一种新的配领方法。其特点主要在于把各种服装领型的三维立体造型向二维平面结构设计转化,过程中的纵向、横向松量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领型更加接近人体相关部位的变化,以达到服装、农领、人体三者高度协调一致。多功能配领法规律性强,适应面广,只要掌握其基本方法,举一反三,即可给各种服装配上千变万化的领型。
多功能配领法是根据某种衣领的款式造型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即服装裁剪结构图的设计)。以下按照画图的顺序及方法步骤,以双排扣戗驳头男西服领型为例,结合附图,对该配领法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为双排扣戗驳头男西服领型的成品示意图(以此款为例)。
图2为领样示意图。
图3为领口、驳头结构图。
图4为配领方法结构图。
图5为配领方法完成图,并作为摘要附图。
(见图2)
①后领座高(d):根据款式造型设定。一般男西服为2.7~3cm;
女西服为2.7~3.3cm;
②翻领宽(e):根据款式造型设定。一般男西服为3.3~4cm;
女西服为3.7~4.3cm;
③侧领座高(c):
④翻领松量(s):s=e-d+1.3cm(制图数据)
以下制图以双排扣戗驳头男西服领型(见图1)为例,设定制图数据如下:
后领座高(d):2.7cm
翻领宽(e):4cm
侧领座高(c):
翻领松量(s):2.6cm(e-d+1.3cm)
(见图3)
⑤衣长线:根据衣长划定。
⑥领口深线:由衣长线⑤向左量划竖线。
⑦前中线:由坐标线向上量8cm(定数)划横线。
⑧劈胸线:由前中线⑦向上量1.5~2cm(根据体型而定)划横线。
⑨领口宽线:由劈胸线⑧向上量划横线。
⑩肩缝线:根据肩大尺寸划上肩缝线。
颈肩点:肩缝线⑩与领口宽线⑨、衣长线⑤的交点为颈肩点。
翻驳点:由颈肩点沿肩缝线⑩向下量
翻驳起点:由前中线⑦沿大袋口向下量6.8cm(定数)划点。
翻驳线:由翻驳起点至翻驳点划直线。
驳角高线:由领口深线⑥向右量5.3cm(定数)划竖线。
驳头宽点:由翻驳线垂直向领口深线⑥量9.3cm(定数)划点。
驳头宽线:由翻驳起步划线经驳头宽点至驳角高线。
驳角点:由驳头宽线沿驳角高线向上量0.7cm(定数)划点。
驳头外止口线:由翻驳起点划弧线比驳头宽线胖出1cm左右至驳角点划顺。
上领点:由翻驳线沿领口深线⑥向下量4.7cm(定数)划点。
驳角线:由驳角点划直线至上领点
串口线:由上领点划线与驳角线垂直至领口宽线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房世鹏,未经房世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33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茄辣牛肉酱干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高频用介质陶瓷组成及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