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光传输系统无效
申请号: | 97125565.2 | 申请日: | 1997-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89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寺原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J14/02 | 分类号: | H04J14/02;G05D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天正,张志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去复用 设备 使用 传输 系统 | ||
本发明与用在波分复用(WDM)光通信网络中的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有关。
近年来,应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光通信网被广泛地研究和开发。
图8是一个光通信系统即WDM网络系统的方框图,其中多个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被串联在一起。一对或多对光纤OPF用作上行和下行通信线路从而作为传输通道。
这个网络系统包括许多用于补偿光纤OPF损耗的光放大中继器REP。每个光放大中继器有两个或多个用于下行和上行线路的光放大器OAMP。
端局A到D传送许多波分复用光信号即WDM信号,每个信号的波长都不同,送到其中的一根光纤中。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1将WDM信号按波长分配到各传输通道以送往接收端局A至D,这些端局选择WDM信号的波长,并接收对应于所选波长的信号。
图8所示用于WDM网络的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通过组合其基本结构如图9所示的各光分插复用器(OADM)2而构成。
光分插复用器2去复用从WDM信号中选出的一些光波长信号(λd1,λd2…λn),其中在主组传输光纤中传送的波长λd1,λd2…λn被复用并被送到分支组的传输光纤,如与端局B相连的传输光纤10。然后复用器2将其余的光信号和从插入组传输光纤输入的光信号复用在一起,例如,插入组传输光纤可以是从端局B向光波长复用和解复用设备1进行传输以便向主组传输光纤输出信号的传输光纤11。
一般选择去复用的光信号与被插入信号的光波长相同。具有上述特性的光分插复用器2可以利用波长复用和去复用单元来制造,波长复用和去复用单元可以是介质多层滤波器、WDM耦合器、光纤光栅和AWG或类似的装置。因此早已提出具有多种结构的波长复用和去复用单元,见题目是《使用光纤光栅的光分插复用器及其限制因素的试验》的第一篇文献(刊登在“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师学会”的预备文件(1996年)的第747页),以及刊登在1995年3月的“光波技术杂志”,13卷,第3册的第二篇文献《阵列波导N×N波长复用器的传输特性》。
如上所述,实际的WDM光通信系统需要使用至少一对光纤作为上行和下行线路,因此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1由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图9所示的光分插复用器2组成。
图10是一个使用光分插复用器2的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1的建议结构示例。如图10所示,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1包括一对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方向的光分插复用器2,而且每对光分插复用器2中的每一个与光纤11相连以用于去复用,并且与光纤10相连以用于插入和复用。
在使用图10所示的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1的WDM光通信网络中,由于光信号的某些损耗,正常段的光信号电平方案发生变化,在某一段处切断了传输光纤时,这些光信号已通过正常段。
图11是一个简单WDM网络的框图示例,它克服了建议的系统的不足。在图11的网络中,段D、E和F分别处于端局A、B、C与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1之间。在段D、E和F的每一段需要中继器REP来保持预定的信号电平。
另外,假设光波长复用和去复用设备1运用了图10所示的结构,同时假设下图表1所示信号的每个波长被安排与每个终端局通信。(图表1)
端局ABλ2
端局BAλ2
端局BCλ3
端局CBλ3
端局CAλ1
端局ACλ1
因此,具有图12所示的一个波长的光信号在每个传输通道传送,进而图12中的图圈用来标志信号光纤。
在此我们考虑上述系统中段D的光缆被切断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端局A和B或端局A和C之间的通信通道被切断,但是,端局B和C之间的一条通信通道被保留,因为段E和F是正常的。
因此,即使段D的光缆被切断,为了运行网络系统,端局B和C之间的通信最好不受影响。然而,两个波长e1和e3在正常情况下在段E的传输通道中传送。相反,若段D的光缆被切断,只有一个波长e3被传送到段E的传输通道。
依此类推,若某一段的传输通道被切断,通过另一个正常段的传输通道的大量信号就会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55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