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头式缝纫机无效
申请号: | 97125911.9 | 申请日: | 199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9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爱敬钦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巴罗丹 |
主分类号: | D05C5/00 | 分类号: | D05C5/00;D05B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头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多个缝纫机头的多头式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前的多头式缝纫机的第1例)
在以前的设有多个缝纫机头和旋梭的多头式缝纫机中,已知的装置结构定设有与各个缝纫机头的针杆和挑线杆相连接的上轴、和旋梭相连接的下轴,在这些轴的一个端部、用马达借助同步皮带使上、下轴转动的。
其中,由于驱动旋梭的下轴负载较小,因而不容易发生扭转;另一方面、由于驱动针杆和挑线杆的上轴负载较大,因而容易发生扭转。因此,当在一个端部驱动长的上轴和下轴时,上轴就尤其容易发生扭转,而且从它的一端部开始、越靠近另一端侧扭转越大,离它的一端部的缝纫机头的针杆、挑线杆和旋梭的相位也发生那样程度偏离,因而在各个缝纫机头所形成的缝纫针迹方面就产生偏差。在有10头以上(特别是20~30头)的多个缝纫机头和旋梭的、或者有4米以上(特别是6~15米)长度的上轴的大型多头式缝纫机中,这种偏差问题更严重。即使将上轴缩短、使缝纫机头相互间隔缩小,但如果缝纫机头数较多、负载较大、上轴的扭转仍然较大;即使将缝纫机头数减少、使缝纫机头相互间隔增大,但上轴若加长、其仍然容易扭转。
(以前的多头式缝纫机的第2例)
为了解决上述第1例存在的问题,在美国专利公报第3,783,811号中提出这样一种方案,它是在上轴和下轴的基础上还设置一个驱动轴,借助同步皮带将驱动轴的中央部和马达相连接,借助另外的同步皮带将驱动轴的两端部和上轴、下轴的两端部相连接的装置。若采用这种驱动装置,由于马达的动力被传递给上轴和下轴的两端部,因而能抑制上轴和下轴的扭转。
但是,若采用上述公报所述的驱动装置,不仅需要附加驱动轴,而且还需要在缝纫机两端部设置包含同步皮带、皮带轮等构件的二组转动传递机构,这样就会增加零件个数、使结构变得复杂、会使缝纫机整体体积增大、使重量增加,还有使成本增高的问题。
(以前的多头式缝纫机的第3例)
为了解决上述第1例存在的问题,也曾提出过如图7和图8所示的改进方案。在这种多头式缝纫机中,在缝纫机机架(图中没表示)的上部架设着由方筒构成的桥臂51,在桥臂51的纵长方向中央部的背面设置着马达53。马达53的输出轴54借助通过桥臂51的贯通孔55的同步皮带56而与上轴57的中央部相连接。上轴57的两端部借助另外的同步皮带58而与下轴59的两端部相连接。若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马达53的动力被传递给上轴57的中央部,因而能抑制上轴57的扭转。又由于从上轴57的两端部把上轴57的转动传递给下轴59的两端部,因而能抑制下轴59的扭转。
但是,若采用这种多头式缝纫机,由于同步皮带56通过桥臂51的中央部,因而必需在桥臂51的中央部形成较大的贯通孔55,从而就有使中空管构成的桥臂51的刚性降低、使缝纫机头52的振动和噪声增大的问题。又因为在缝纫机的两端部必须设置含有同步皮带、皮带轮等构件的转动传递机构,所以还有与上述第2例同样的问题。
发明概述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头式缝纫机,它是用简单的机构就能抑制上轴的扭转、能减少零件件数、能使缝纫机整体小型轻量化、能降低成本的。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桥臂的刚性降低就能抑制上轴扭转的多头式缝纫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多头式缝纫机设有多个缝纫机头、驱动各个缝纫机头的针杆和挑线杆的上轴、配设在各个缝纫机头下方的多个旋梭、驱动各个旋梭的下轴、1台马达、将马达的动力传递给上轴的中央部的动力传递机构、将上轴的转动只从它的一个端部传递给与其相对着的下轴的一个端部的转动传递机构。
在这发明中,为了把动力传递机构做成紧凑小型,最好将马达接近上轴的中央部地设置。例如,在设置一个将多个缝纫机头支承成一列的桥臂的场合下,通过将马达设置在这桥臂的中央部,就能使马达接近上轴的中央部。
本发明的另一种多头式缝纫机设有缝纫机架、架设在这缝纫机架上部的桥臂、支承在桥臂上的多个缝纫机头、驱动各个缝纫机头的针杆和挑线杆的上轴、配设在各个缝纫机头下方的多个旋梭、驱动各个旋梭的下轴、配设在桥臂中央部的1台马达、不贯通桥臂地在桥臂外部将马达的动力传递给上轴的中央部的动力传递机构、将上轴的转动传递给下轴的转动传递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巴罗丹,未经株式会社巴罗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5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梭心线绕线机
- 下一篇:重放存贮介质的比特流的重放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