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矿物质组织的重矿化材料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7181280.2 申请日: 1997-12-30
公开(公告)号: CN1244112A 公开(公告)日: 2000-02-09
发明(设计)人: M·瓦利恩特马尔马格罗;D·穆拉维夫;L·兹冯尼科瓦 申请(专利权)人: 科学应用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6/00 分类号: A61K6/00;A61K6/08;A61K6/033;A61K7/16;A61L27/00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黄泽雄
地址: 西班牙***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有机 矿物质 组织 重矿化 材料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当它与牙齿或人或动物的其它有机矿物质组织接触时将导致该组织(牙齿中的牙质)重新矿质化。本发明特别适用于预防龋齿和其它牙齿疾病。

大家都知道可以增加某些离子的浓度,特别是氟,磷酸根,钙或少量的锌离子,来部分限制或抑制龋齿的发展。那就是为什么饮用水,牙膏,漱口的酏剂等中以水溶性盐形式加入其中的某些组分。这些盐的正面作用一般是与它们的摩擦作用或抗菌作用有关的。

这些盐混合使用经常产生不相容的问题,如不溶产物(例如氟化钙)的沉淀。为了解决这个化学不相容问题,美国专利3978206(等同于DE1,818,044),提出通过使用载体树脂离子释放进行离子的施用。但该专利仅考虑使用携带一种类型离子的树脂:分别为氟,磷酸根或钙。虽然原理上该专利公开并不排除几种离子被混合使用,但没有讲述关于使用离子具体相对比例的可取性。

因为大家都知道龋齿和其它牙病都是由于牙质(牙齿的组织)组分的脱矿物化,一种可能的治疗途径是获得相反的作用,即,这些组分部分重新矿质化,这可以使牙质重生。但是至今在本领域里没有一种可以得到这种重新矿质化作用的适合方法。

另外,目前对所谓深龋的治疗有严重问题,深龋是指牙洞的底部到达十分接近于含神经牙髓的上端。其中一个问题是关于用于填充牙洞的材料,主要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产生强碱性反应,这甚至会加剧疼痛。而且,细菌所产生的乳酸继续作用,甚至可以反应溶解大量的填充物或剩余的牙质。最后,常用的填充物会在接近神经处产生热感(冷热不同)或电化感(例如由于酸或糖),由此导致不适。在任何情况中,深龋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牙髓细菌感染(牙髓炎)的可能性,治疗牙髓炎是十分复杂的。

本发明给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法,通过控制释放基于离子交换树脂混合物上的Ca2+,F-和PO43-离子,离子的摩尔比例接近于欲重矿质化有机矿物质组织的比例。就牙齿而言,比例近似于氟代磷灰石(Ca2FPO4),这实际上与在牙质中的比例相同。控制释放是通过混合慢释放树脂(弱酸和弱碱型树脂)和快速解放树脂(强酸型和强碱型树脂)来实现的。混合树脂通常磨成颗粒混合物(混合床)的形式,有机矿物质组织与这些树脂混合物接触时以令人惊奇地快而有效方式进行重新矿质化,特别如果它们有Zn2+离子存在下。

因此,本发明目的之一是一种给有机矿物质组织重新矿质化材料,材料除了有其它辅助组分和足够量水,生理血清或人工唾液使它成为理想的结构或膏度,它还包括一种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物,它带有相应于组成需重新矿质化的有机矿物质组织的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这些离子的摩尔比例接近于相应这些组织中的比例。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其中再生的有机矿物质组织是人或动物牙齿的牙质,其中相应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是Ca2+,F-和PO43-,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大约为2∶1∶1。特别优选一种材料,其中树脂也含有Zn2+离子,它所占比例低于树脂干重的1%,优选接近0.2%。锌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抗菌的,由此有利于预防导致龋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它作为适于促进其它结构离子释放的引发剂或催化剂。

可以使用本领域中所熟悉的任何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如丙烯酸树脂,虽然优选的是基于用2~14%二乙烯苯交联的聚苯乙烯树脂。

树脂混合物包含有弱酸型阳离子树脂(经羧酸基团加以官能化)和强酸型树脂(经磺酸基团加以官能化)是可取的。相类似地,树脂混合物包含有弱碱型阴离子树脂(经质子化叔氨基团加以官能化)和强碱型阴离子树脂(经季铵基团加以官能化)。

在树脂中加入Ca2+,F-和PO43-离子的最适合方法是分别以它们的NaCl形式用CaCl2,NaF,Na3PO4水溶液对树脂进行柱内处理。要加入Zn2+离子,使用ZnCl2水溶液是可取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制备有机矿物质组织重新矿质化材料的过程,其特征在于以下的连续步骤:

i)理想量的经适当官能化的购买得到的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型或阳离子型)放入柱中;

ii)树脂用水和用一种适合的有机溶剂优选乙醇,冲洗纯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学应用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科学应用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81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