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无效
申请号: | 97182037.6 | 申请日: | 199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248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9 |
发明(设计)人: | 山中康弘;车田寿树;宫川幸治;福永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国树脂工业株式会社;老笃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5D40/00 | 分类号: | A45D40/00;A45D40/04;A45D40/12;B65D8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佳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容 物旋出 容器 | ||
1.一种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在后端内周面具有螺合片(11e)的主体筒(11);与主体筒(11)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13);在具有与主体筒(11)的螺合片(11e)螺合的外螺纹(14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内周面形成有螺合片(14d)的中继筒(14);在具有与中继筒(14)的螺合片(14d)螺合的外螺纹(15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主体筒(1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前端部具有支承棒状内容物的托盘(15b)的推出棒构件,
所述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螺纹(15a)互为相反螺纹,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筒(14)的内周面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旋入端卡合的第一限制器(14f,15e),该第一限制器(14f,15e)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所述主体筒(11)的内周面与中继筒(1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在旋出端卡合的第二限制器(11h,14g),该第二限制器(11h,14g)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2.一种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在后端内周面具有螺合片(11e)的主体筒(11);与主体筒(11)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13);在具有与主体筒(11)的螺合片(11e)螺合的外螺纹(14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内周面形成有螺合片(14d)的中继筒(14);在具有与中继筒(14)的螺合片(14d)螺合的外螺纹(15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主体筒(1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前端部具有支承棒状内容物后端的托盘(15b)的推出棒构件,
所述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螺纹(15a)互为相反螺纹,
在所述中继筒(14)上,设有在旋入端位置与所述托盘(15b)的下面相对的前端面(14e)及在旋出位置与所述主体筒(11)的下面(11f)相对的凸缘(14b),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筒(14)的前端面(14e)与推出棒构件(15)的托盘(15b)的下面,形成了在旋入端卡合的第一限制器(14f′,15e′),该第一限制器(14f′,15e′)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旋转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所述主体筒(11)的下面(11f)与中继筒(14)的凸缘(14b)上面,形成了在旋出端卡合的第二限制器(11h′,14g′),该第二限制器(11h′,14g′)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旋转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3.一种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在后端内周面具有螺合片(11e)的主体筒(11);与主体筒(11)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13);在具有与主体筒(11)的螺合片(11e)螺合的外螺纹(14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内周面形成有螺合片(14d)的中继筒(14);在具有与中继筒(14)的螺合片(14d)螺合的外螺纹(15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主体筒(1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前端部具有支承棒状内容物后端的托盘(15b)的推出棒构件,
所述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螺纹(15a)互为相反螺纹,
在所述中继筒(14)上设有在旋出端位置与所述主体筒(11)的下面(11f)相对的凸缘(14b),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筒(14)的内周面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旋入端卡合的第一限制器(14f,15e),该第一限制器(14f,15e)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所述主体筒(11)的下面(11f)与中继筒(14)的凸缘(14b)上面形成有在旋出端卡合的第二限制器(11h′,14g′),该第二限制器(11h′,14g′)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旋转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4.一种棒状内容物旋出容器,具有:在后端内周面具有螺合片(11e)的主体筒(11);与主体筒(11)的后端可回转地连接的旋转操作筒(13);在具有与主体筒(11)的螺合片(11e)螺合的外螺纹(14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旋转操作筒(13)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内周面形成有螺合片(14d)的中继筒(14);在具有与中继筒(14)的螺合片(14d)螺合的外螺纹(15a)的同时还具有相对于主体筒(11)不可旋转而可轴向进退且在前端部具有支承棒状内容物后端的托盘(15b)的推出棒构件,
所述中继筒(14)的外螺纹(14a)与推出棒构件(15)的外螺纹(15a)互为相反螺纹,
在所述中继筒(14)上设有在旋入端位置与所述托盘(15b)的下面相对的前端面(14e),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筒(14)的前端面(14e)与推出棒构件(15)的托盘(15b)的下面形成有在旋入端卡合的第一限制器(14f′,15e′),该第一限制器(14f′,15e′)由在从旋入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入端的位置变化时旋转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所述主体筒(11)的内周面与中继筒(14)的外周面上,形成了在旋出端卡合的第二限制器(11h,14g),该第二限制器(11h,14g)由在从旋出端的前面位置向旋出端的位置变化时轴方向互相跨越的突起和突起或在其位置变化时互相嵌合的突起和凹部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国树脂工业株式会社;老笃制药株式会社,未经丰国树脂工业株式会社;老笃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820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氧化铜还原成金属铜的组合物及方法
- 下一篇:碳同位素分析仪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