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用的喷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190454.5 | 申请日: | 199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2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13 |
发明(设计)人: | 罗格·波青;弗里德里希·伯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47/02 | 分类号: | F02M47/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兴鹏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装置 | ||
1.具有燃油高压源(1)的内燃机喷油装置,从燃油高压源向喷油阀(9)供应燃油,喷油阀具有一个用于控制喷油开口(12)的喷油阀元件和一个控制室(25),控制室由一个与喷油阀元件(14)至少间接相连的活动壁(23)来限制,而且控制室具有一个借助于节流阀确定尺寸的、来自高压源的进油道(26)和一个通往卸压室(30)的具有定义的最大排放截面的出油道(29),在这个出油道处构成了阀座(39),阀座通过由压电元件(35)操作的控制阀(36)的阀元件(44,46)的密封面(47)来控制,其特征是,阀座(39)朝向控制室(25)地配置在出油道(129)处,而且为了打开通向控制室(25)的出油道(129),压电元件(35)使阀元件(44,46)相对控制室(25)中的压力从阀座(39)升起,并且阀元件(44,46)被朝关闭方向由控制室(25)中的压力加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在与控制室(25)活动壁相对的端面(37)处的出油道(129)通到端面(37)内的开口(38)的区域中,其中,这个开口(38)容纳阀元件(44,46)朝向控制室一侧的端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高压源是燃油高压源(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在出油道处的阀座是第一个阀座(139),在这第一个阀座的控制室侧安装了一个可限制出油道(229)排放截面的第二个阀座(49),这个阀座是在阀元件(144,146)从第一个阀座(139)升起之后,通过一个附加的、由阀元件(144,146)在通过压电元件操作的作用下移动的第二个密封面(152)来关闭,并且,第一个阀座(139)与第二个阀座(49)之间的间距这样度量,在阀元件(144,146)的中间位置两个阀座的排放截面打开。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阀座(139,49)相互同轴安装。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阀元件(44,144,344,444,544,644)安置了一个至少具有一个密封面(47,52,152,147,347,352,547,552,647)的端头(46,146,346,446,546,646),端头安置在挺杆(45)的端部,它超出了由第一个阀座(39,139)限定范围的出油道横截面并且在它和第一个阀座之间确定了最大的排放截面。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第二个密封面(152)和第二个阀座(49)共同构成了一个座阀,而且在座阀关闭时由控制室(25)中的压力朝打开方向对阀元件(144,146)加压。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第二个阀座(349)是与继续通向控制室(25)的连接截面一起在第二个阀座(349)范围内弹性变形的中间件(55)上构成的,这个中间件的边缘固定在喷油阀的壳体(11)的中间部位。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中间件(55)是用薄膜构成的。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薄膜是一个金属薄膜,通过减小薄膜厚度、特别是通过做成环形的、与第二个阀座对中的开口(57)提高金属薄膜的变形性。
11.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通过节流阀(42)构成了最大的排放截面。
12.按照权利要求4至10之一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第一个阀座做为锥形阀座(39,139)构成。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第二个阀座作为球形阀座构成。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第二个阀座(552,649)作为锥形阀座构成。
1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第二个阀座作为平阀座构成。
16.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油装置,其特征是,第二个密封面是在由阀元件操作的零件(60)处构成的,这个零件在控制室(25)中的压力下与阀元件(644,646)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04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叉层压的层压薄膜
- 下一篇:多功能工业用微波能加热反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