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电机无效
申请号: | 97193890.3 | 申请日: | 199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3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发明(设计)人: | 赫尔穆特·席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赫尔穆特·席勒 |
主分类号: | H02K23/54 | 分类号: | H02K23/5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德山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机 | ||
1.具有一个在机壳(12)中可旋转地放置的转子(26)的直流电机(10),它具有多个离旋转轴一定距离排列的电磁体,每一个有一个绕在载有一个或多个电导体的线圈芯子(32;132;232;332)上的线圈绕组(34,234),同时构成线圈的电导体的终端径向引向内部并用一个接触面与总体集成为一个换向器的相应接触单元进行电连接,其上压着安装在机壳中的可连接到一个直流电源(48)或一个直流电用电设备的接触环(42;142),并且以相同的角度间距排列在机壳正面壁(14a;14b)内侧的、对着线圈芯子(32;132;232;332)的正前面的永磁体(28)的极面以在圆周方向上相继的各个极面有相反极性的方式排列,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带有相应的线圈绕组的线圈芯子(32;132;232;332)构成一个专门生产的电磁结构单元,它被固定在一个与转子(26)的轴(24)固定旋转地连接的套筒座(38)中,永磁体(28)的极面在圆周方向上每一个具有覆盖多个对着它的线圈芯子(32;132;232;332)的延伸,对应于一个径向位于外面的永磁体(28)的换向器的两个接触环(42,142)在圆周方向上如此延伸,使接触环覆盖对应于一个永磁体(28)的极面的接触单元总数的一半的接触表面,并且具有与构成换向器的接触单元错开的、与对应换向器侧的接触表面电连接的接触面,在圆周延伸中基本对应于换向器接触环(42)的接触环(50)压在所述接触面上,所述接触环在其侧以成对的方式相互进行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换向器的接触环(42)的接触表面和对应于换向器的接触环(42)的以成对方式相互连接的接触环(50)的接触表面在转子旋转方向上相互间是相对可调节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线圈芯子(32;132;232;332)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片的形式,其径向走向的正面边的边缘部分凸出到超过其上所绕的线圈绕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在径向方向的边缘部分凸出到超过线圈绕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线圈芯子(232)在垂直于转子旋转轴的剖面上有从径向内部边界向径向外部边界逐渐增大的横截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电磁结构单元(30;131)的电导体由至少一个长度延伸的、至少围绕线圈芯子(32;132)半匝的由导电金属构成的金属条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电磁结构单元(320;330)的电导体由多根侧面相互紧挨着的、至少围绕线圈芯子(232;332)半匝的导电金属线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电磁结构单元(30)的线圈芯子(32;132;232;332)在径向对转子旋转轴有一定距离并基本平行地排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电磁结构单元(30)的线圈芯子(32;132;232;332)在径向对转子旋转轴有一定距离并倾斜一个角度排列,使其对着永磁体(28)的极面的正前面在圆周方向上互相交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线圈芯子(32;132;232;332)的相反方向的正前面在径向方向上与转子旋转轴有相等的距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电磁结构单元(30)的线圈芯子(32;132;232;332)在径向上对转子旋转轴有一定距离并倾斜一个角度排列,使得它们的相反方向的、对着永磁体(28)的极面的正前面在径向方向上与转子旋转轴有不等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有电磁结构单元(30)的线圈芯子(32)通过两侧的一个位于线圈芯子正前面邻近终端处的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环状片(41)相互连接起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线圈芯子(32)的相反方向的正前面分别穿过相应的环状片(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赫尔穆特·席勒,未经赫尔穆特·席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38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