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扩散电极无效
申请号: | 97197119.6 | 申请日: | 1997-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227674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M·塞尔皮科;斯科特·G·埃伦伯格;加里·E·弗嫩克;蒂莫西·N·坦格雷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伊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10 | 分类号: | H01M8/10;H01M4/86;H01M4/9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过晓东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扩散 电极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化学电池的气体扩散电极。该电极包括与具有特殊组成的催化剂层相接触的多孔电极体。
发明背景
气体扩散电极用于电化学电池中,以产生高电流密度。电极的多孔性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气体反应剂,并更有效地排出能够产生电能的电化学反应中的产物。
燃料电池使用酸性聚合物电解质膜,并在阳极消耗燃料(如氢或甲烷),在阴极消耗氧化剂(氧气或空气),当在该燃料电池上施加负载时,其在外电路中产生净电流。对于燃料电池,在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发生的电化学过程可描述如下。在阳极,将氢气送入电极的扩散基底,并进入催化剂层,双原子氢在此解离,形成质子和电子。电子在外电路中流动。质子在阳极中迁移,跨过催化剂层与邻近聚合物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然后在膜两边穿梭,参与阴极处的反应。所述膜将电池分为两半,并只允许质子透过。在阴极处,将空气(或任何氧源)送入电极的扩散基底,并由此进入催化剂层,双原子氧在此接受由外电路来的电子而被还原,并随后与质子反应形成水,水可为液态或气态的,这取决于电池的操作条件。
常规燃料电池电极通常在高温(90℃)下使用,这是因为产生有用能量的电化学反应的速率随着温度而增加。但是,在此等系统中,维持高温所需的额外热量必须由加热器供给,而该加热器需要从燃料电池中吸走寄生能量。这明显地降低了净能量输出(最多可降低20%)。更理想的电极即使在25-50℃下运行时也能够提供高的电流密度,电化学反应单独产生的剩余热即可维持该温度范围。
可实际使用并可被接受的燃料电池应可以在环境空气下有效地运行。需要提供加压空气(更糟糕的是需要提供纯氧)以实现高效率是许多已知电极和燃料电池的主要缺陷。为利用环境空气,阴极必须能够用含约20%氧气的气流运行,气流中其余的最好是惰性稀释气体(主要是氮气)。高孔性电极的使用能够使电极耐受相对较大体积的氮气。本领域中克服由于使用仅含20%反应剂的气流造成的效率低下的一种方法是增加压力。更高的压力可增加电极表面处的反应剂有效浓度,这又会增加电化学反应的速率。较高压力也有利于反应剂向催化剂表面的扩散。该方法的缺陷是压缩机增加了燃料电池的重量和体积,而且降低了其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
为使电解质有效地运行,其在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同时必须被水合。当电池在高温和/或压力下运行时,很难维持水合反应;水会被从电解质中蒸发掉。其结果是,本领域的许多电池需要外界的加湿作用,以在合理的能量水平下提供稳定和有效的运行。
所有这些系统--加热器、水合器、和压缩机--都增加了燃料电池的重量和体积,减少了其能量密度,并增加了其复杂性。因此,有效的且可实际使用的燃料电池的重要特征是:(1)它可以使用环境空气作为氧源;(2)它在环境温度和压力下是有效的,即、它不需要外界的加热和增压作用;和(3)它无需外界加湿气体也能够运行。本发明的多孔气体电极使得电池的构造符合所有这些要求。
发明简述
在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其包括:(a)导电性多孔电极体,(b)与该电极体电性接触的催化剂层,所述催化剂层包括(ⅰ)分散在碳载体表面上的催化剂;(ⅱ)非水溶性磺化聚苯乙烯、磺化聚(α-甲基苯乙烯)或者磺化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嵌段共聚物;以及(ⅲ)非离子性氟碳聚合物。优选的磺化聚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和SEBS具有0.04 S/cm或更大的导电率,30000-1000000的分子量,以及磺化率为10-60mol%。在此所用术语“非水溶性”是指聚合物电解质的水溶解度在23℃时低于15重量%。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磺化聚苯乙烯是分子量为200000-400000的25-45mol%磺化聚苯乙烯。非离子性氟碳聚合物可从以下组中选择:聚(四氟乙烯)、聚(1,1-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六氟氧化丙烯)、和聚(四氟乙烯-六氟氧化丙烯)。优选粒径为0.05-500μm。催化剂从以下组中选择:铂、钯、以及铂和钯与第Ⅷ组金属的二元和三原混合物以及合金。优选的催化剂是Pt、Pd、Pt-Ru、和Pt-Co-C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伊斯公司,未经戴伊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7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