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向活塞旋转发动机的改进无效
申请号: | 97198328.3 | 申请日: | 199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06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S·C·曼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进引擎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B3/04 | 分类号: | F01B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备麟,黄力行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活塞 旋转 发动机 改进 | ||
本发明涉及轴向活塞旋转发动机的改进,它特别但并非排他地应用于在国际专利申请PCT/AU 95/00815(“所述PCT申请”)中以概括的原理说明的这种发动机的改进或修改。
在所述PCT申请说明和图示了轴向活塞发动机的非常有用的形式,如以其图11的组件图中特别明显看到的,应当理解,该说明书的全部公开内容被认为是本文公开内容所涉及的和/或合乎需要的范围的一部分。在这些发动机中,若干活塞作为转子组件的一部分安装在气缸内,当燃料在气缸内按活塞式内燃机通常的方式燃烧时,这些活塞与一凸轮轨道配合使转子组件转动。该说明书中,术语“上止点”和“下止点”被用来指的发动机的燃烧结束和驱动结束,熟知活塞式内燃机人们会明白这一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所述PCT申请中描述的一般型式的轴向活塞转动发动机,其中在进气口和/或排气口的密封装置上的推力已减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所述PCT申请中描述的一般型式的轴向活塞旋转发动机,其中,发动机的底端跟顶端密封,因此,可防止或至少基本上防止为凸轮轨道、凸轮从动件、气缸壁和其它底端部件所需的润滑剂经进气口进入燃烧室。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已经知道,进、排气口的开、闭对内燃机的运转具有极大的影响,内燃机的效率能通过改变定时,尤其是在运转中的进气口的开启定时来增加。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所述PCT申请描述的一般型式的轴向活塞旋转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让自己改变进气定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轴向活塞旋转发动机,它能让自己改变活塞冲程长度,以改变压缩比,藉此能有效地应用不同的燃料。
为了实现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般地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内燃机,它具有一个转子组件,被支承在一壳体内,绕一纵轴线转动,所述壳体具有两块间隔的端板,所述轴线是一端按操作关系连于所述转子组件而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穿过所述两端板之一上的一个孔的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若干安装在围绕所述纵轴线以间隔关系配置的相应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按操作关系连接各活塞的凸轮从动件装置,适于跟被支承在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围并在所述两端板之间的成波形的凸轮轨道装置配合工作;设有一个装置,用以输送可燃燃料至所述气缸工作端,并自那里输送废气,藉此,所述气缸内燃料的周期性的燃烧可将往复运动传给所述各活塞,其合成的推力克服所述凸轮轨道装置,使所述转子组件和输出轴转动,其特点为所述波形凸轮轨道装置包括一条圆环形轨道,更被安装于一根大致在中心配置并沿所述纵轴线方向延伸的支承杆或轴,所述支承杆或轴一端由所述两端板中的另一个支承,而所述圆环形凸轮轨道装置的轴线为所述转子组件的旋转轴线。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般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内燃机,它具有一个被支承在一壳体内围绕一纵轴线转动的转子组件,所述壳体具有两个间隔的端板,所述轴线为一端按操作关系连于所述转子组件而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穿过所述两端板之一上的一个孔的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若干安装在围绕所述纵轴线的间隔关系配置的相应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按操作关系连于各活塞的凸轮从动件装置,适于跟被支承在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围并在所述两端板之间的成波形的凸轮轨道装置配合工作;没有一个装置,用以输送可燃燃料至所述气缸工作端并自那里输送废气,藉此,所述气缸内燃料的周期性的燃烧可将往复运动传给所述各活塞,其合成的推力克服所述凸轮轨道装置,使所述转子组件和输出轴转动,其特点为所述若干活塞被配置成两组或多组;每组具有两个或多个活塞,它们按间隔关系被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围,并由活塞连接装置相互连接,因此每组活塞协调运动,所述凸轮从动件装置和波形凸轮轨道装置被这样设置,使一组活塞的运动方向大致与另一组活塞的运动方向相反,且所述波形凸轮轨道装置包括一条圆环形轨道,它被安装于一根大致在中心配置的且沿所述纵轴线方向延伸的支承杆或轴,所述支承杆或轴一端由所述两端板中的另一个支承,而所述圆环形凸轮轨道装置的轴线为所述转子组件的旋转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进引擎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先进引擎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83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玉米秸秆颗粒粕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吲哚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