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照明棒无效
申请号: | 97199507.9 | 申请日: | 199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28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野尻幸雄;松本研二;入江慎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3M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G02B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益华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 ||
发明的详细说明
工业利用范围
本发明涉及一个光照明棒,更详细地说,涉及含有一个棒体和一个固定地粘合于棒表面的弥散性反射膜的一个照明棒。棒体由一种柔性塑料制成,可以沿纵向传送照射至其一端的光线直至其另一端,此棒可有利地用作线性照明器。光照明棒即使被挠曲时也是可以使用的,且可将其固定地安装成挠曲状。
先前的技术
迄今,已经知道,可用一个光照明棒作线性照明器以代替一个传统的照明器例如荧光灯。此光照明器含有一个可沿纵向传送照射至其一端的光线至另一端的棒体和一个沿棒的纵向安置并固定地粘合于棒体、覆盖其部分表面的光弥散性反射膜。在光照明棒内,通常一个光源被设置于棒体的一端,以便光可触发该端而发光至棒的内部。然后,照明光线从棒体的侧表面,它是一个位于光弥散性反射膜粘合面对面的发光面,沿着棒的纵向被发送至几乎整个表面。这样一个光照明棒解决了,例如,象一个荧光管那样的真空发射玻璃管具有的一个问题,即一个易破碎的问题。
将参考揭示光照明棒的日本发表的专利等解释光照明棒。
日本发表的已经审查的专利(公告)No.4-70604,(日本发表的未经审查专利(公开)No.60-11806)和日本发表的已经审查的专利(公告)No.1-58482(日本发表的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61-93409):
相对刚性的材料例如折射率为1.46的石英玻璃,折射率为1.5-1.7的光学玻璃,折射率为1.41的硅氧烷树脂,用作这些发表的专利中光照明棒的棒体材料。光弥散性反射膜(有时在下文称之为弥散膜)是将具有高于棒体的折射率的细粉末(光弥散反射粒子)分散于由一种透光聚合物组成的一种粘结剂并加以混合而制成。弥散膜呈一种带状沿纵向被置于棒体的外圆周。光照明棒用于代替一个直线型荧光管。因而没有打算将其弄成挠曲或弯曲状使用。
棒体是固体。一种象折射率为1.51的硫酸钡、折射率为1.8的氧化镁或折射率为2.6的二氧化钛那样的材料的细粉被用作弥散膜的细粉。粘合剂局限于折射率均为1.41的硅橡胶或硅氧烷树脂。即,此处所揭示的弥散膜的几种材料的折射率具有下述关系:粘合剂中的任何一种的折射率最高达到相应的棒体的值,弥散反射粒子的折射率高于相应的棒体的值。另一方面,当一种硅(氧)橡胶用作粘合剂时,要将其硫化,以提高耐热性、耐光性、耐久性、耐剥离性等。
日本发表的未审查的专利(公开)No.62-142465日本发表的已经审查的专利(公告)No.7-3553,(日本发表的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No.63-108332)和日本发表的未经审查的实用新型(公开)No.4-104603:
专利中揭示的光源,每个都有与上述专利中所揭示的实质一样的含一个弥散膜和一个棒体的光照明棒,而且这样一个单元组合成一个聚焦单元以增强照明效率(例如一个棒透镜),一个在发光部位具有狭缝的反射镜和设在光出口端表面的一个弥散反射层。
日本发表的未经审查的实用新型(公开)No.63-146803。
揭示于实用新型中的光照明棒具有与上述专利中所揭示的实质上一样的棒体,而且还有一个位于棒体的外圆周并平行于棒主轴的凹进部分用作光弥散部分。含二氧化钛和一种硅氧烷树脂的光弥散材料设在凹进部分中。到达光弥散部分的大量光线因此得到增强,具有很高效率的线性照明得以实施。
日本发表的未经审查的实用新型(公开)No.5-4104:
该实用新型中透露了一种紫外光源,且将照射至光传送棒的光限制为紫外光线。采用与以上提及的专利中实质相同的材料制作棒体。弥散膜由氧化铝那样的在紫外光波长区域吸收较少光的细粉末和硅氧烷树脂制成。这样作的结果是可以避免不规则数量的光的产生。
日本发表的未经审查的实用新型(公开)No.6-21940。
该实用新型中线性光源单元具有棒体和光源呈一体化的棒型的特征。一个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棒体被透露,丙烯酸树脂被提及作为棒体的弥散膜的一种合适粘结剂。然而,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并用作光源单元的棒体具有差的柔性。因而,光源单元只能受限制地被使用,例如用于复印机。而且,该实用新型未透露有关丙烯酸树脂作为一种粘合剂的细节。另外,棒体所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玻璃化温度(Tg)接近100℃。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3M公司,未经美国3M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95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衣机
- 下一篇:双面打印装置的纸张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