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至少三级集尘、通道局部浸在水中并带有分离迷宫的真空降除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199515.X | 申请日: | 199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236308A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24 |
发明(设计)人: | 西尔瓦诺·彼得罗博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W.S.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8 | 分类号: | A47L9/18;//A47L9/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登河,顾红霞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至少 三级 集尘 通道 局部 水中 带有 分离 迷宫 空降 除尘 装置 | ||
1.一种进一步改进的真空除尘装置,它带有至少三个尘埃收集级,基本分成两部分:一个上部,包括带有相关电路的抽吸马达装置(13)的支承体(12),安装在一个由隔音材料包围的开口中;和一个下部,其中形成一个抽吸装置从外部吸入的空气流[f]的强制通道,其特征是,所述通道包括:
第一级,包括一个虹吸器,设在水(15)容器(1)的底部;
第二级,包括一个中间过滤器(20),它位于导向抽吸马达装置(13)的外流通道上;
第三级,包括一个微过滤器或终极过滤器(18),它相应接合抽吸转子并与中间过滤器(20)同心。
2.一种进一步改进的真空除尘装置,其除尘通道部分浸入水中并设有分离迷宫,它带有至少三个尘埃收集级,基本分成两部分:一个上部,包括带有相关电路的抽吸马达装置(13)的支承体(12),安装在一个由隔音材料包围的开口中;和一个下部,包括所述迷宫,其组成如下:
一个水容器(1),其周边通过悬挂装置接合到位于上部上的所述支承体(12);
一个圆筒件(3),除了一端外在所述容器内,沿边缘保持直立并部分浸入水(15)中,在面向的壁(1′-3′)间形成一个垂直底部的环形内空间(2),形成一个由抽吸装置从外部吸入的空气流(f)和液体的强制通道的虹吸;
至少一个表面(21),它简化粗颗粒尘埃的分离,与浸着的水相互作用,在圆筒件(3)的底部形成多个开孔(21′);
一个第一可取下的导流器(4),位于水容器(1)上圆筒件(3)内的悬挂位置,具有漏斗形,周边由在水容器(1)内的圆筒件(3)保持;
一个第二导流器(6),相对于第一导流器(4)倒置的漏斗形,位于后者之上,在相应接合着抽吸转子的微过滤器或终极过滤器(18)之下;
至少一个第三导流器(8),大体具有圆锥形,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器(4)同轴倒置设置,由一个管状直立装置(9)支承,直立装置(9)接合权利要求1a所述的、垂直于圆筒体(3)的表面(21)的相应的阳接头(10),
其特征是:它设有一个中间过滤器(20),由带有完全开口的气囊结构的海绵体形成的,可洗涤,相对于转子口进入通道的所述微过滤器或终极过滤器(18)环形毗连设置,以使空气流(f)返回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1和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在导流器(6)的拱面上插入杯形的支承(7),支承微过滤器(18)和中间过滤器(20)。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杯形支承(7)周边在微过滤器(18)外带有一个突出的水平环边(7),环边端部远离面向的壁(5′),即第一导流器(4)的上部,其中,杯形(7)边(7)和支承马达装置(13)的支承主体(12)下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内空间或空气流(f)流出通道,在其内安装一个中间过滤器(20)。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在杯(7)的内表面安装一个同轴的圆锥(7′),微过滤器或终极过滤器(18)围绕其安装。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间过滤器(20)插在下面的空气洗涤腔(1-3)和微过滤器或终极过滤器(18)之间的空气流(f)流出通道上。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导流器(6)位于第一导流器(4)的正上方,相似地具有圆锥形,相对于第一导流器倒置,以便向下形成较大直径(6′)的部分,同时带有浅的中空部分的圆底部(6″);架起一个支承微过滤器或终极过滤器(18)的杯形(7),微过滤器(18)相应于马达装置(13)的吸入孔(19)设置。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一个第三导流器(8)同时支承着导流器组(6)、杯(7)、微过滤器(18)和中间过滤器(20)。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是第三导流器(8)由与第一导流器(94)部分同轴的一个圆锥体构成,并联接着一个由阳接头(10)保持的垂直管直立装置(9),直立装置的长度大于单个圆锥(8)的高度,阳接头垂直圆筒结构(3)的底部,同轴插入直立部分(9)之中,直立部分伸在圆锥(8)顶外,它的端部(9′)形成自己的阳接头安装在阴套筒(11)内,阴套筒(11)从第二导流器(6)的中心伸出而与其整体地形成,同时支承着第二导流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W.S.有限公司,未经W.S.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95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