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车架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7200446.7 | 申请日: | 199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956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28 |
发明(设计)人: | 董国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国宝 |
主分类号: | B62H1/00 | 分类号: | B62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车架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由行走系统,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车架、车座等部件组成。动力来自人的脚踏力,骑行为跨骑式,上车须滑行一段迈腿跨座。上车后身体悬空,脚难以着地。骑行中突遇情况来不及下车就会人仰车翻。骑行姿式为身体前倾的伏骑式,手掌、手臂、脖子、裆部、腰部都因不合理受力而不舒服,久之易得专家所称“自行车病”。
中国专利CN92205958.6“可分为两辆低座自行车的四轮车”其主体为低座自行车,现有自行车的不足有所克服,但因兼顾四轮使用,车架偏大,座位偏低,没有减震器,所以没有实现真正的轻快骑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增加一种新车型。
本实用新型车架坚固、装置减震器;配有腰托、保证舒适度;座高及蹬车角度合理,停车时脚可放地上,蹬车时腿又伸得开。是安全、舒适、保健、快速的新型自行车、用以改革现有的普通型自行车。
该整体车架自行车在关键的、关系骑车人安全、健康和舒适程度的车座,车把,中轴三者相互位置的布局上经严谨计算,多次改进和长途试骑,确定了现在的最佳角度。车座的高度科学合理,坐在座上脚可着地,这样起步和停车坐在座上不必下车,也就不会摔倒。车座配有小腰托,腰部有了支撑,骑行时可以挺直身躯,也可借助腰部力量配合腿部力量速蹬。腰托竖弯管同鞍座管焊接为牢固整体。整体车架是把后衣架焊接在车架上,管径加粗,即美观又有强度。普通自行车后衣架均为装配部件,强度低,整体感差。该实用新型后轮同车架以压簧式减震器联接,和摩托车结构相似,加强的后衣架同车架焊接为牢固整体,简洁、结实,确保了该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提高了乘骑舒适度和各种地形的通行能力。后轮配装轻型盘式闸,使刹车可靠,增加安全。该整体车架自行车的中轴部位配装滚珠轴承,使这个负荷最大,受力复杂,易出故障的部位彻底改观,确保整车可靠性的有效提高。
该车车架为单管结构,模具成形,一端焊接前脸管,一端缩口,以备插进可调节的鞍座管。鞍座管上端相对中轴的角度为60°误差为正负3°使腰部,大腿、小腿的几个肌肉群处于最佳的作功状态,骑行轻快,不易疲劳。车座夹紧在腰托竖弯管上,可前后调节20MM。车座高度为750MM至850MM,可上下调节100MM以适应不同身高者。小巧型的腰托宽度等于车座长度,高度为座面上260MM左右。腰托竖弯管同鞍座管直径相同,相互焊接牢固。腰托竖弯管内插有衬管,同竖弯管为静配合,即容易插入又不松动。在弯管模具上一次性冷弯成形。上述管材均为自行车专用高频焊接薄壁钢管。腰托竖弯管弯弧处受力较大,在其受力部位加衬内管,不增加很多重量又起增强作用。腰托竖弯管为单管,同单管的鞍座管焊接为牢固整体,简洁、美观。后轮同车架以压缩式螺旋弹簧连接,该簧长约100MM,直径约35MM,类似两个自行车长座簧。代替中轴内珠碗轴档的滚珠轴承为内孔17MM,外圆直径35MM的密封轴承。盘式后轮闸移用轻型摩托车的现有技术。车把高于车座约200MM,配合腰托,可实现舒适稳当、手臂不承力的轻快骑行。
附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附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结构图
附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腰托结构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车把(1)前轮(2)前叉(3)组成导向系统,由脚踏(4)轮盘(5)链条(6)后轮(7)飞轮(8)组成驱动系统;制动为前轮自行车闸,后轮轻型盘式闸(18)。车架(9)为单管,模具成型。(10)为同车架焊接为整体的后衣架。(11)为螺旋弹簧减震器。(12)为内装滚珠轴承的中轴,该中轴与鞍座管上端相对地平的角度为60°误差为正负3°车座为标准件。(13)为腰托,(14)为腰托竖弯管,(15)为竖弯管内衬加强管,(16)为同腰托竖弯管焊接在一起的鞍座管。(17)为车架前脸管加强件,也是双车并联时的前连接部位,后连接部位为后轴,配上转向同步管可成四轮状态。
图中A为60°误差为正负3°;B为压缩式螺旋弹簧减震器;C为轴承式中轴;D为弯弧处衬有加强内管的单管腰托竖弯管。
该整体车架自行车有普及车系列和学生车系列,普及车前轮径510MM,后轮径610MM,整车长约1600MM。学生车前后轮径均为510MM,整车长约1500MM。
该实用新型和现有自行车相比具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国宝,未经董国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04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