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气性热交换元件无效
申请号: | 97200532.3 | 申请日: | 199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94442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14 |
发明(设计)人: | 邹永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永钦 |
主分类号: | F28D1/04 | 分类号: | F28D1/04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家福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热交换 元件 | ||
一种通气性热交换元件,属一般热交换元件类,特别指一种在金属内外部均有复数交错连续贯通的热交换孔洞,以增热交换元件与传导介质流通接触的表面积,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一般影响热交换元件的热交换效率的因素,是材料的热传导性与接触表面积的蒸发扩散性,材料材质改进研究难度大,而设法加大热交换元件的接触表面积是经济、简便的途径;现有常用的热交换元件多为金属挤型、烧结及铸造成型或以鳍片盘绕管结构,其中金属挤型、烧结与铸造成型都是以金属材料透过一模具,使之产生一实心且固定形状的热交换元件,为加大其与传导介质(如空气或水)接触的表面积,一般多在热交换元件表面设有复数沟槽,以增加整体元件的表面积,但由于现有的沟槽均分布于热交换元件的表面,增加的接触表面积仍然有限,且该沟槽分布越复杂,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难度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气性热交换元件在其成型体内部形成绵密的复数交错且连续贯通的热交换孔洞,使成型体内外均能与传导介质(如空气、水等)全面性接触,以提高热交换效率;该结构可使成型体金属量与传导介质接触之比表面积产生变化,以便控制使用在不同场合元件的重量及不同热交换效率;也可使元件孔洞表面均匀,保空气流通;如在成型前在模具中布设螺母、螺栓等结合元件,成型后可锁结于所需的器物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用下列措施实现,在热交换元件的整体成型的体内外布有绵密交错贯通的热交换气流孔洞,具有一均布有热交换气流孔洞的散热体部分,且至少一侧形成完全实心的金属基座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按下列措施实现:一体成型的热交换元件中可有预置结合元部件;具有改变热交换效率的各孔洞大小及不同密度的热交换元件及保持空气流通连续均匀的热交换气流孔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增加了与介质接触的表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可控制使用在不同场合热交换元件的重量及不同的热效率。使孔洞表面均匀保持空气流通,在成型前于模具中布设螺母、螺栓等结合元件,成型后可锁结于所需的器物上。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工作业示意图
2A为向模具中充注充填粒子的情况
2B为加压密实充填粒子的情况
2C为加注熔融金属液至各粒子间隙的状态
2D为冷却固化后脱模的情况
2E为固化成型体用水冲除水溶性粒子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热交换元件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可行实施例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一种热交换元件成型体1的内部(图1)具有绵密交错贯通的热交换孔洞2的结构设计,这些热交换孔洞2的形成方式(图2);预先在模具3内密实填塞充填粒子4,充填粒子4为耐高温(至少承受压铸金属的熔融温度)、高压且可溶于水的粒子(如食盐、硼砂、硫酸钠等),先筛选近似大小粒子,为的是使热交换孔洞壁均匀;充填粒子4于模具3时,根据需要,可满模填塞也可部分空间不填塞,可做成热交换元件不同的热效率;再将熔融金属高压注入模具3中,并渗透充塞于各粒子4的空隙中,冷却使熔融金属凝固后,用水溶解冲洗水溶粒子4后排除,使金属成型体1外表内部均有交错连续贯通孔洞2的热交换元件,再视需要是否要再进行二次加工;如充填粒子4未充满整体模具3内空间所制成的热交换元件,则在未充填粒子部分形成全无孔洞金属基部7(图3),其余部分则是有孔洞2的散热体部分8,这就成为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改变充填粒子的大小,排列密度等方式,有效变更各孔洞大小、密度,达到改变热交换元件不同重量及热交换效率;此外,于模具3中预先放螺母螺栓等结合元件9,可在热交换元件1上一体成型一结合元件9(图4)为另一实施例;在成型时利用模具的塑型,作成适形框架或热交换成型体,不用再进行繁复且高成本的二次加工。本实用新型通气性热交换元件的结构具有制作简易、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比目前任一热交换元件结构制造成本明显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永钦,未经邹永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05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