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00565.X | 申请日: | 199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280152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复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00 | 分类号: | E06B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门 动力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
习式自动门之动力控制结构(如图8所示),为了马达A的速度检测、行程、转向控制,一般系将马达A之转轴A1延伸而突出于后轴承盖A2外侧,并在转轴A1后端上钻孔、攻牙装设一光栅片A3,用螺丝A11锁固,而于光栅片A3径宽外缘设置有光电读取头A4,以一边发射、一边接收之光遮断读取方式将资料送至控制电路系统上,且为了防尘与保护作用,外层需再加装一保护盖体A5,然此种结构造成整个动力控制体积较大,零件也较多,光栅片A3以螺丝A11锁固方式,日久有松动之可能,使光电读取头A4资料读取会有误差,造成动力控制故障。
又如图9所示,是一般自动门动力结构之装设示意图,为防止马达A于转动时对自动门整体框架产生共振异音,影响安宁,其不使振动力向外传导,需将整个动力控制结构以缓冲垫体C使之拱起与门体框架隔离,藉由缓冲垫体C特性,以把马达A振动力降至最低,然为将之抬起,习用因光栅片A3与光电读取头A4于马达A尾端以一保护盖体A5套住,受限于空间及防振支撑,是以L型铁片D于整体结构之前后二端以螺丝固定,再插入于缓冲垫体C,其制作较为不便,增加生产成本,另马达A前轴承盖A6与蜗轮减速组B及蜗轮减速组盖板B1目前是采分离式再锁固组合,制造上也非常不便,针对上述目前市面上自动门动力控制结构所衍生出之问题,实有改善之必要性。
本创作者有鉴于此,并基于多年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即积极研究一种制作简单、组装简易、零件较少之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并可有效解决上述之缺失,经多方测试,具有良好之功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制程容易、材料工时耗费成本较低,且结构稳固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包括一蜗轮减速组与一马达所组合而成一动力结构,其特征为该蜗轮减速组之壳体系与马达之前轴承盖一体成型,且前轴承盖之内部设有凹槽,光电读取头以螺丝固定于该凹槽处,另于马达转轴之前轴承后侧与光电读取头对应套紧一光栅片。
所述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蜗轮减速组之壳体,顶端开设一圆形置放槽,于上缘处有一卡沟,一蜗轮设于该壳体内,该蜗轮上套置一帽盖,一C形环置入该卡沟使蜗轮及轴承固定。
所述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轴承盖内形成的置放空间有一凹口,光电读取头之控制线路配线由该凹口拉出。
所述的自动门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栅片套紧于后轴承前侧,且光电读取头锁固于后轴承盖。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蜗轮减速组之壳体与马达之前轴承盖一体成型制作,并把光电读取头置于前轴承盖所设之置放空间内及将光栅片套置于马达转轴之前轴承后侧,使马达转轴末端不必加长及钻孔、攻牙以装设光栅片,且光栅片长久运转也不会松动,可防止资料读取误差,另外马达尾端因不必再设保护盖体,可使整体长度变短,且防振支撑空间较容易设置,可于蜗轮减速组之壳体前端及马达之尾端后轴承盖各一体成型设一突块以插置于缓冲垫体内,而不必再另锁置L型铁片,而使整体结构变得简单坚固实用,可降低制造成本,使得自动门之安装架设工程能更便捷,且提高安全性。
本创作之主要优点是将蜗轮减速组1与马达2之前轴承盖21制成一体,使之制作简单,且把光栅片223与光电读取头23移至马达2内部安置,使之零件简化,且制程容易,结构坚固。
为能详悉本创作之内容、技术手段以及功效,兹分别以下列图示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创作之立体图。
图2:为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创作之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创作光栅片与光电读取头之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创作蜗轮减速组之剖视图。
图6:为本创作之实施例使用示意图。
图7:为本创作另一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8:为习式自动门动力控制结构及光栅片之使用示意图。
图9:为习式结构组装使用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05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