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杀菌机无效
申请号: | 97201064.5 | 申请日: | 199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7488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汇之杰工贸集团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杀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灭菌装置,尤其是具有高浓度的臭氧发生器和双重安全保护的臭氧杀菌机。
目前,已知的臭氧杀菌装置构造是由水冷式非独立臭氧发生器、水气混合器、电磁阀、再配有连接管路组合而成。工作时,首先将有一定压力的水,接至电磁阀入水口处,开启电磁阀使水进入水箱内,做为高压电源地线,同时冷却发生器,箱内的水气混合装置,随着水压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负压,吸入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混合后,由出水口喷出带有臭氧的消毒水。此种装置一般不带有保护装置,而且臭氧发生器工作室降温用水冷方式,水与高压电之间仅用一厚度为3mm左右橡胶垫作为绝缘物隔离。长期工作在氧化力极强的臭氧水与约七千伏交流高压电之间,一但绝缘物击穿,水中必然带电,容易造成人身伤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臭氧杀菌机,它不仅带有双重保护,而且臭氧发生器采用风冷降温方式,使其臭氧发生器体积小输出臭氧浓度高,确保使用者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臭氧发生器、连接管、气水混合器和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臭氧发生器采用自然风冷降温结构,臭氧发生器用连接管与气水混合器连通,连接管与气水混合器之间装有一机械保护阀和电子保护开关电极。
臭氧发生器由圆形壳体、壳体顶部有一防尘丝网,其下面开有进气口,壳体下端一侧设有一臭氧气输出口,壳体内装有圆形玻璃管,玻璃管里填装石墨碳精,中间放置一金属电极,玻璃管固定在电极座上,金属电极经玻璃管盖引出,玻璃管外壁四周固定有玻璃纲托架,不锈纲电极丝均匀地绕制在托架上,不锈纲电级丝用不锈纲镙丝固定在电极座上,金属电极和不锈纲电极从壳盖的电极线输出孔引出构成。
不锈纲电极丝的直径为0.13~0.15毫米,玻璃管选用95#高温硼化玻璃。
保护阀门由阀座、阀芯组成,阀座套在阀芯上。阀芯上端有一销钉,下端四周对称开有通气孔,阀座与阀芯下端之间装有一氟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用电子控制电路实现臭氧杀菌机的自我保护功能,设置电子控制保护电路并与臭氧发生器的高压包、电磁阀及装在连接管上的保护开关连接。
电子控制保护电路主要由变压器B1、桥式整流器D1~D4稳压块TW7812构成的电源,继电器J二极管D5、三极管BG1BG2构成开关电路和放大电路,采样保护开关电极ZD接在三极管BG2基极上、二极管D6、发光管LEDR组成报警电路。工作指示电路由电阻和发光管LEDG组成。
保护开关由保护开关座体和用镙钉固定在开关座体上的引出电极组成,连接在气水之间的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其臭氧发生器独立设置,采用自然风冷降低高压放电室的工作温度,由于结构设计合理,放电均匀,产生的臭氧浓度高,并且设置有机械和电子双重保护装置。该产品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使用绝对安全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臭氧杀菌机的具体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视图。
图2臭氧杀菌机的原理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的纵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水气混合器的纵剖面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保护阀门的纵剖面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保护开关的纵剖面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电子控制保护电路原理图。
请参阅附图所示,图中1.机壳 2.臭氧发生器 3.固定卡 4.连接管 5.保护开关 6.臭氧发生器高压包 7.电路板 8.保护阀门 9.气水混合器 1.电磁阀 11.进水口 12.出水口 13.臭氧发生器壳体 14.防尘丝网 15.进气口 16.玻璃管 17.不锈纲电极丝 18.玻璃纲托架 19.石墨碳精 20.圆柱形金属电极 21.镙母 22.镙钉 23.管盖 24.电极座 25.臭氧发生器壳体盖26.电极线输出孔 27.弯管 28.三通 29.阀座 30.阻尼管 31.射流嘴 32.阀芯 33.销钉34.通气孔 35.氟密封圈 36.保护开关座体 37.镙钉 38.开关电极 39.臭氧输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汇之杰工贸集团,未经北京汇之杰工贸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10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