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喷射排料结构的高效旋风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7201351.2 | 申请日: | 1997-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8568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08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4C5/14 | 分类号: | B04C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军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喷射 结构 高效 旋风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风力将气体与固体颗粒分离的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带有喷射排料结构的高效旋风分离器。
在现有技术中,气、固分离与干法颗粒回收系统是由旋风分离器及与其相连的排料器组成。带有固体颗粒的气流沿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本体。在其中形成内、外两层旋流,固体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到外层。下落入灰斗,再经出料管和排料器排出得以回收。而气体向内层低压区流动,经过位于上部轴心部位的排气管排出。现有研究表明,旋风分离器底部排料器的锁气排料性能对分离效率影响很大。假如漏风量为总处理气量的5%,则分离效率下降50%;若漏风量达15%时,分离效率会下降至零。由此可见,排料器锁气性之重要。实验还表明,从出料管少量抽气可明显地减少排气管出口的固体颗粒含量。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普通旋风分离器的排料器,如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汇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除尘设备设计》第426-439页所载的7种干法排料器,都不具备同时实现锁气排料与少量抽气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锁气”又可从出料管实现少量抽气的带有喷射排料结构的高效旋风分离器,它能有效地提高气体与固体颗粒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喷射排料结构的高效旋风分离器如图1所示,由分离器本体(3)及其下方的灰斗(4),灰斗(4)下方的出料管(5),出料管(5)下方的排料器(7)以及调节控制单元(6)组成,出料管(5)与排料器(7)连接为一体。 例如采用焊接或带有密封垫的法兰连接。其次,在排料器(7)一端安装有1-5个喷嘴(8),该喷嘴(8)的气体入口处与调节控制单元(6)中的调节阀(61)的出气管道相通;
出料管(5)壁上连接一上压力传感器(9),排料器(7)壁上连接一下压力传感器(10)。上压力传感器(9)、下压力传感器(10)分别通过测压导线与调节控制单元(6)中的调节控制器(62)相连接。
上述带有喷射排料结构的高效旋风分离器的高度,即从分离器本体(3)上表面到出料管(5)的上缘,这一高度H与分离器本体(3)圆柱段的内直径D的比值为H/D=4.5-5.5。该最佳值是经过计算机优化设计而得到的。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即能确保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含有固体的气流首先进入一个被称作惯性分离器的结构物(1),以除去大块颗粒及杂物,然后进入旋风分离器本体(3)进行气固分离。被分离出的气体由排气管(2)排出。而携带少量气体的固体颗粒落入灰斗(4),并向出料管(5)集中。此时,事先将压缩空气经进气管道、调节阀(61)、出气管道送入喷嘴(8),并靠近出料管下方喷出。该压缩空气流能够对出料管中的固体颗粒形成卷吸作用,而将其顺畅地排入排料器(7),并从其出口排出。这样既避免了滞料现象,又提高了分离效率。采用多个喷嘴较单个喷嘴可以减少压缩空气的消耗量,并使卷吸作用均匀。这种卷吸作用配合以高的“锁气”功能,以及合理的H/D值就可以使气体与固体颗粒的分离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使固体颗粒及时排出而又少消耗压缩空气,进入喷嘴的压缩空气设计成自动调节。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控制器采用标准工业单板机,如8096;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如Z940H-16C电动闸阀,J941H-16C电动截止阀,LD941X-16C电动蝶阀等,电路、接线按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当上、下压力传感器转换后的电信号进入调节控制器(62)处理。如令上、下压力传感器处压力分别为PB和PA,当PB-PA≤0时,则处理器输出电信号,使阀头动作,使调节阀(61)开口调大;当PB-PA≥10-100毫米水柱时,处理器输出信号使阀头动作,使调节阀开口调小;当0≤当PB-PA≤10-100时,处理器无输出信号,阀头不动,正常送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上述三项有力措施,而使气、固分离效果显著提高,且安装方便,操作稳定,整体分离排料的弹性大,除能分离一般气、固混合物外,最适宜处理流动性能差的气体与粉料的混合物,广泛用于化工、动力等部门固体颗粒的回收。
下面通过一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油大学(北京),未经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1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油套管静水试压装置
- 下一篇:吸尘器排风口的消音防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