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反射板可调式的电暖器无效
申请号: | 97201406.3 | 申请日: | 1997-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293014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淑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淑珺 |
主分类号: | F24D5/02 | 分类号: | F24D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调式 电暖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反射板可调式的电暖器。
目前的以石英电阻丝管作为热源的电暖器,其结构配置如图1所示,全机1由作为热源的石英电阻丝管11、11’、抛物面型反射板12、12’以及一个散热电风扇13等所构成,启动此种电暖器的电源后,电流通过石英电阻丝管11、11’,使石英电阻丝管11、11’产生向前行的热副射线14及向后行进的热辐射线15,其中热辐射线14将可直接射往使用者,而热辐射线15则被抛物面型反射板12、12所反射,成为另一种向前行的热辐射线16、其也全射往使用者。另一方面,由于抛物面型反射板12、12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其温度会持续升高而有损坏全机1结构的可能,有些产品是在抛物面型反射板12、12’的背侧下方设一散热电风扇13,散热电风扇13不断鼓风以驱散该抛物面型反射板12、12’上的热量,而该散热风最后会由全机1顶部的散热口17排出。
现有的电暖器,至少具有两大缺点:
1、由于其石英电阻丝管11、11’直接暴露设置于全机1中央,前端为开放状,易遭异物例如:毛毯、报纸、棍棒……等触及。若为易燃的异物,则易引起火灾,若为坚硬的异物,则易撞损石英电阻线11,在其前加设护网10,其纲目若太密,则挡住热辐射线14、16的顺利射出,使使用者不能充分取暖,护网10的纲目若太疏,又不能有效地防止异物的侵入。
2、由于现有的抛物面型反射板12、12’的角度均为固定,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使用者无法调整热辐射线的出射方向,常需将电暖器放于桌上或椅子上,或底部垫书本,极其不便,且使用时较为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热反射板可调式的电暖器,其热反射板即可调节热射出的角度,又可起到保护安全使用石英电阻丝管去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反射板可调式的电暖器,电暖器本体内设有石英电阻丝管,热反射板与散热电风扇等构件,其中石英电阻丝管设于本体内部,且于其上部罩设有抛物面型反射板,平面型热反射板设置在石英电阻丝管与散热电风扇之间。
该石英电阻丝管可于本体内部底端或顶端。
该平面型热反射板的数量可为一个以上。
该平面型热反射板带有一射向调整旋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较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本实用新型热反射板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本体2内,设置有石英电阻丝管21、抛物面型反射板22、平面型热反射板23、射向调整旋钮24与散热电风扇25等构件。该石英电阻丝管21设于本体2内部顶端,而抛物面型反射板22则罩设于石英电阻丝管21顶部。石英电阻丝管21与散热电风扇25之间,设置有一平面型热反射板23,该平面型热反射板23可籍由射向调整旋钮24,以改变其工作角度。当启动电源后,电流通过石英电阻丝管21,使石英电阻丝管21产生向下的热辐射线26及向上的热辐射线27,其中热辐射线26直接射往平面型热反射板23,而热辐射线27则被抛物面型反射板22所反射,成为另一种向下的热辐射线28。其亦会射往平面型热反射板23,此时,热辐射线26、28均会被平面型热反射板23所反射,成为横向的热辐射线29而射往使用者。另一方面,该散热电风扇25不断鼓风以驱散该抛物面型反射板220与平面型热反射板23上的热量,该散热电风扇25的风分为两道路径,其一经由散热口210排出;另一则穿过抛物面型反射板22与平面型热反射板23间的间隙,绕行经过抛物面型反射板22与石英电阻丝管21间的间隙,变成向下吹送的风量,再被平面型热反射板23所发射而排出,如此一来,藉此风量的徐徐吹送,更可加速热气与热量传递给使用者,提高了热效率。
当使用者欲改变热辐射29的射向时,只须旋转射向调整旋钮24,使平面型热反射板23的设置角度改变θ,则热辐射线29的射向亦会随的改变2θ即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通过增高本体2,而设置有第一热反射板231与第二热反射板232,其中,第一热反射板231可以为部分镂空状,以利部分热辐射线可顺利到达第二热反射板232处反射。
如图5所示,则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其在本体3内部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两只石英电阻丝管31、31’,其间并设有两只热反射板32、32’,其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淑珺,未经林淑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14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