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97201490.X | 申请日: | 1997-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28759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12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通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折叠式车辆,尤其有关于一种结构坚固耐用,并且可迅速简单折叠成小巧体积,以便使用者携带及存放的折叠式自行车。
折叠式自行车的主要设计目的,在于令使用者迅速而简便地将自行车折叠成小巧的体积,以便于存放及携带,此外,设计时的难易,骑乘的安全与舒适及其实用性及成本等均亦为折叠式自行车设计上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诚如熟悉此界技术的人士所了解,上述的各种条件经常是相对而无法同时并存,例如,折叠式自行车为达成折叠后小巧体积的目的,其所设计的结构往往损及其坚固性及实用性,而易造成使用的不便及危险,且如为兼顾其结构的坚固及实用性,折叠的步骤将会很繁复,因而造成组装及折叠上的不便,而在其它条件上亦有类似的限制。此外,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的座管,管架等的配置方式使其折叠后的体积仍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而有待改良。
常见的折叠式自行车,由以上的陈述,足以证明仍存在着许多缺点。有鉴于此,本创作者以在机械领域的多年经验及长期从事折叠式自行车制造销售的经验,经长时间研究而设计出此种便于携带及存放,折叠及组装都非常迅速、安全及耐用的折叠式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乃针对上述已知折叠式自行车的缺点,作彻底的改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具有低外形折叠式架框,该架框大致上具有与车轮及车轮支架相等高度与厚度,由于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于适当部位设置有折叠器及快锁结构,因此全部的元件均可折叠至经折叠后的架框内,且被固持在折叠后的架框范围中,并可迅速简单地组装,而牢固地闩锁在正常操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一般自行车的主要部件及装置,把手支撑架的中间部份及车架前段的架框,设有折叠器,以供折叠用;把手支撑架及座管,具有快锁以供伸缩用;脚踏板为一可内收至曲柄内侧的结构;后座架则以一活动轴和车架下端相连接,提起车架便可使后座架移置于车架的下方;车架具有低外形折叠式架框,该架框大致上具有与车轮及车轮支架相等高度与厚度,自行车全部的元件均可折叠至经折叠后的架框内,且被固持在折叠后架框范围中,并可迅速简单地组装,而牢固地闩锁在正常操作状态;后座架前端是以一活动轴和车架下端相连接,并以软垫顶持于车架,提起车架,便可使后座架移置于车架的下方;后座架上并设置有移动小轮;车架后方有一扣件,可扣接于后座架;后座架并设置有停车杆;把手支撑架,近上端部份设置有突状物,车架右侧前端设置有夹件,于把手支撑架折叠后,可将该突状物推置入夹件内,以固定把手支撑架于车架侧;车架近前车轮轴侧设置有扣件,于自行车折叠时,可将此扣件扣接于后架座的横杆上;小链轮旁边设置有链条调整导轮,该链条调整导轮可以随链条中心的改变来调整链条的松紧度,可防止当折叠式自行车的后座架移置于车架的下方时,链条的中心变短而导致链条松动脱落情况发生;其中快锁及折叠器的位置可依折叠的需要而在折叠式自行车的适当部位设置。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附图及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结构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伸缩部份使用的快锁结构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车架右侧前端的夹件结构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结构图。
图1D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部份使用的折叠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的后座架折叠图。
图2至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的折叠步骤说明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车架近前轮轴侧的扣件扣接于后架座的横杆的结构图。
首先请参阅图1,其是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具有一般自行车的主要组件及装置,其中包含前车轮11,后车轮12,把手13,把手支撑架14,座管15,大链轮16与小链轮17及链条18构成的传动装置,脚踏板19,车架20,前后煞车把手21,变速器把手24,剪煞车26,后煞车27及座椅28等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快锁32设置于把手支撑架14的中段部份,快锁34设置于座管15和车架20的连接处,其是分别供把手支撑架14及座管15作伸缩用,其结构请参阅图1A,该快锁32、34的结构包括扳手321,垫片322,固定环323及旋钮324。快锁32的固定环323是套设于可伸缩结构的主体上,扳手321具有螺杆及凸轮结构,扳手321的螺杆依序穿过垫片322及固定环323上的孔洞,而旋钮324则接于扳手321的螺杆的末端。当欲调整把手支撑架14伸缩长度时,可将扳手321往外扳,此时可伸缩结构的主体处于未受压状态,待调整至适当位置后,再将扳手321往内压,藉由扳手321的凸轮结构可使主体处于压迫状态,便完成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通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通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14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