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罐(瓶)装饮料的吸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7201955.3 | 申请日: | 199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28894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巍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亚军,刘朝华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 吸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管结构,特指罐(瓶)装饮料的吸管结构。
目前罐(瓶)装的饮料非常多,由于其制造容易、价格便宜、保鲜效果好、饮用方便,很受人们欢迎,但是由于目前罐(瓶)装饮料的饮用吸管与罐(瓶)呈分离状态,一般是打开饮料罐(或瓶),再插入吸管饮用,这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其一、饮料罐(或瓶)口在运输、销售和贮存中已被污染,开口前用水冲或用纸巾擦并不能真正清洁,何况在行进途中或旅游地点经常没有清水和纸巾;其二、插入的吸管本身被污染的机会也很多,不可避免地对饮料造成污染;其三、普通吸管的长度和角度一定,不适应使用者的个人习惯。因此人们在饮用时感到多有不便。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践,创造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装入饮料罐(瓶)内的吸管结构,达到清洁卫生和使用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罐(瓶)装饮料的吸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管结构主要由外套管和内套管组成,该外套管设置在该饮料罐(瓶)的上盖和下底之间,其下口为斜口,其上口为外翻状;该内套管的下口外径大于该外套管的上口内径;该内套管的上口与栓口局部连接,该栓口与罐(瓶)口内侧固定连接;该罐(瓶)口外侧设有拉环。
所述内套管的中间部位设有折皱伸缩节。
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可以是下粗上细的阶梯状的套管。
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可以是下粗上细的锥形套管。
所述栓口可以插入所述内套管上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
1、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2、避免各种污染发生,达到清洁卫生要求。
3、吸管的长短、方向可以由使用者调节,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套管1和内套管2组成置于饮料罐(或瓶)30的上盖6和下底15之间,外套管1是一支下粗上细的阶梯管,其下半段内径为D1,其中段内径为D2,其靠近上口内径为D3;外套管1靠近罐(瓶)下底15的下口为斜口4,便于饮料从外套管1上升和吸尽,其上口5为外翻状,便于卡合在罐(或瓶)上盖6内部。内套管2是一根下部较粗的阶梯管,其中间部位设有折皱伸缩节7,便于使用时弯折内管2时不产生死角,其上口8与栓口9局部连接,该栓口9也可以插入内管2的上口8内连接,该栓口9与罐(瓶)口10内侧固定连接,该罐(瓶)口10的外侧设有拉环11。开盖时只要用手拉动拉环11,罐(瓶)口10便拉开,带动栓口9和内套管2上提,由于栓口9与内套管2的上口8只有局部连接,使用者很容易将其分开,并通过内套管2吮吸罐(瓶)内饮料。由于该内套管2的下部最大外径D4小于D1和D2而大于D3,因此该内套管2可以在外套管1内任意位置,而不会脱离外套管1;又由于内套管2中间部位设有折皱伸缩节7,因此内套管2可以任意角度弯折,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习惯,使用非常方便,又保证清洁和卫生。
实施例2: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计成下粗上细的锥形外套管21和锥形内套管22,该锥形内套管22的中间部位设有折皱伸缩节23,栓口19的下端为园柱形插入内套管22的顶部18内连接,其锥形内套管22下端的外径D6大于锥形外套管21上端的内径D5,保证锥形内套管22不会脱离锥形外套管21,锥形外套管21的上口为外翻状24,其靠近罐(瓶)下底15的下口25为斜口。实施例2具有和实施例1相同的功能,其加工更加容易,使用也很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巍,未经崔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19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炉箅可升降的采暖炉
- 下一篇:板材集装架自动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