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排除外锅废蒸汽与凝结水使内锅产生真空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02358.5 | 申请日: | 199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834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6-10 |
发明(设计)人: | 梁添丁;梁添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添丁;梁添寿 |
主分类号: | A61L2/06 | 分类号: | A61L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除外 蒸汽 凝结水 使内锅 产生 真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排除外锅废蒸汽与凝结水使内锅产生真空的装置。
现在使用的大型高压高温蒸汽灭菌锅的锅体构造,是在内锅(chamber)外相隔适当等距离套合同中心的外锅(Jacket),并在开口端内、外锅结合成一体所构成,使内锅相隔外锅等距离包容在外锅内而在开口端相结合成一体,籍锅门盖合开口端使内、外锅分别形成密封体。在使用时,将待灭菌物置入内锅内,再将锅门密闭锁紧后,先启动由电机驱动的真空泵,将内锅中冷空气抽出,使内锅成真空状态;再在内、外锅同时输入高压蒸汽,当温度压力达到设定值后,真空泵再次启动,使内锅再次呈真空状态,外锅蒸汽及凝结水也同时排出;并使高压蒸汽再次输入,如此连续交替运行,促使内锅内的温度迅速上升,温度均匀,而能缩短灭菌所需时间。然而利用电机驱动真空泵抽出内锅中冷空气及热蒸汽,具有下列缺陷:
1、电机驱动的真空泵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容易发生故障,影响整机的操作。2、电机频繁启动,所耗电力不低。3、电机与真空泵运转产生的噪音较响。4、电机与真空泵的重量不轻,增加运输及搬运费用。5、未利用外锅排出的废蒸汽与凝结水,实属浪费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排出的废蒸汽与凝结水使内锅产生真空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是由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和接头所结合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喷嘴是由基管、喷管、螺塞及密封环结合构成,其中基管是上端密封、下端有同体喷管的圆管,管壁上适当位置设有入口,该入口结合排气接头,与外锅的排气管路相连接,以引导外锅中高压废蒸汽与凝结水进入而从喷管喷出;上述基管上端部外缘设有结合装置,用于结合在第二喷嘴上端第一段孔道内:上述基管内径大于上述喷管内径甚多;上述第二喷嘴为一段直管,其中心由上至下设有连接的第一、二段孔道,其中第一段孔道孔径配合上述第一喷嘴基管内径,上部用于结合容置第一喷嘴定位;在第一喷嘴喷管喷口附近相对孔壁上,设与内锅相连管路连接的抽气接头,用以连接抽出内锅中的气体;上述第二段孔道孔径小于第一段孔道的孔径甚多。
其中第一喷嘴入口也可设于基管的侧壁上,并在该入口上下侧壁外缘,设第一、二环形嵌槽嵌合凸出表面的密封环与第二喷嘴第一段孔道壁紧密接触而密封,再在入口相对的第二喷嘴第一段孔道壁设有与外锅连接的排气接头;基管上端开口则由密封环与螺塞予以密封。
其中第二喷嘴第二段孔道后设有第三段孔道,其孔径大于第二段孔道,且孔壁上设有多个排放孔。
其中第二喷嘴下部结合有一个用于连接排放管路的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结构简单,无转动件,不易发生故障,且造价较真空泵低得多。2、利用外锅中高压废蒸汽与凝结水喷出高速水汽,带出内锅中空气,形成内锅适当真空,无需另外动力,纯属废物利用,可节省灭菌成本。3、运行不产生噪音,且体积与重量较常用的真空泵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于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锅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6是图5中触摸控制板放大详图。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1是由第一喷嘴2、第二喷嘴3和接头4所结合构成,上述第一喷嘴2是由基管5、喷管6、螺塞7及密封环8结合构成,其中基管5是上端密封、下端有同体喷管6的圆管,管壁上适当位置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设有入口9,用于供高压废蒸汽与凝结水的混合水汽进入,并在该入口9的两侧管壁,分别设第一、二环形嵌槽10、11,用于分别嵌入密封环8局部,凸出第一、二环形嵌槽10、11的局部密封环8与第二喷嘴3内缘紧密接触将两端密封;使从第一喷嘴3导入的外锅高压水汽不会泄漏,完全从入口9进入第一喷嘴2内。基管5上端部外缘设有结合装置,用于结合在第二喷嘴3上端第一段孔道15内。本实施例采用的结合装置是六角头与阳螺纹,用于螺合在第二喷嘴3上端内阴螺纹13固定。基管5上端部为便于制造,也可开口设螺纹14,籍密封环8与螺塞7予以密封。基管5内径大于其前端同体喷管6内径甚多,用于使从入口9进入的高压水汽,经由大内径的基管5进入小内径的喷管6时,将压力转换成速度,在喷管6喷口高速喷入第二喷嘴3,使第二喷嘴3中第一喷嘴2喷管6喷口附近形成低压区域,产生吸力将内锅的空气抽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添丁;梁添寿,未经梁添丁;梁添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23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