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机综合保护起动器无效
申请号: | 97204812.X | 申请日: | 199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302596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30 |
发明(设计)人: | 金竹;徐立恒;许新;邵国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三门县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3/4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正保 |
地址: | 3171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综合 保护 起动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起动或停止的控制装置,特别涉及其中机械锁扣机构的改进。
现有的电动机保护起动器,如本申请人以往生产的QZ610型产品,按下“合”键可使电动机通电起动并自锁,按下“分”键使“合”键脱扣,动、静触头分离,电动机停转;当电动机因各种原因发生过载时,过载继电器工作,分励脱扣器吸合而打开锁扣装置,从而切断电动机电源开关。然而继续按下“合”键时,将使电源强制接通,极易导致分励脱和线圈和电动机绕组烧毁。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出现要求电动机一旦处于过载状态,无论人为如何操作起动器,电动机仍处于保护状态的发展趋势,也即要求有自由脱扣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由脱扣功能的电动机综合保护起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原有产品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自锁式琴键开关、分励脱和线圈、衔铁锁扣板、触头压块、动、静触头,改进点在于衔铁锁扣板上开有窗孔和长圆槽孔,该窗孔和长圆槽孔之间的部位构成挡板,衔铁锁扣板由穿过长圆槽孔的螺杆与触头压块活动连接,触头压块的顶部开有可供“合”顶杆伸入的凹坑。
为了防止“合”顶杆触及凹坑底部影响产品保护功能的可靠性,在设计时应考虑“合”顶杆底端与凹坑底部的安装距离大于“合”顶杆的最大行程。
因为衔铁锁扣板与触头压块是活动连接的,其位置变化状况为:当分励脱扣线圈不通电(即电动机正常运转)时,挡板遮于凹坑上方,“合”顶杆不能进入凹坑;当分励脱扣线圈通电(即电动机发生过载时),衔铁锁扣板被吸引使档板移离凹坑,“合”顶杆可伸入到凹坑内。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机综合保护起动器,当电动机发生过载时,分励脱扣线圈工作,由于触头压块上开有凹坑,“合”顶杆伸入到凹坑内而不能触及触头压块,使动、静触头构成的电动机电源开关保持分离状态,保证了电机绕组的安全。而且“合”顶杆与锁扣板被衔铁脱扣,即使按下“合”键,马上自动复位,实现自由脱扣功能,同时还能给操作者以“电机过载”的警示。
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2是自由脱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A-A面剖视图。
图1中,自锁式琴键开关由“分”键1、“合”键2、“合”顶杆3、托架4、拉簧5、锁扣板6,“分”顶杆12组成,脱扣保护装置由衔铁锁扣板7、触头压块8、动触头9、静触头10、分励脱扣线圈11组成,起动器的基本结构与传统产品相似,在此不再细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改进点作进一步说明。
衔铁锁扣板7顶面开有窗孔15和长圆槽孔18,两者之间的部位构成挡板13,螺杆17穿过该长圆槽孔18将衔铁锁扣板7与触头压块8活动连接,使衔铁锁扣板7可相对于触头压块8左右移动。触头压块8顶部开关有矩形凹坑14,下部开有3个触头压槽19(如图3所示)。电动机起动时,分励脱扣线圈不通电,衔铁锁扣板7被弹簧16顶向右边(如图1所示),挡板13遮住触头压块8上的凹坑14(如图1和图2中实线所示),这时若按下“合”键2,“合”顶杆3顶住档板13将触头压块8下压并自锁,连接电动机电源线的动、静触头9、10闭合,完成电动机的起动。工作中若发生过载,分励脱扣线圈11通电而将衔铁锁扣板7吸向左边,挡板13从凹坑14上方向左移开,凹坑14处于窗孔15的下方(如图2中虚线所示)、同时衔铁锁扣板7通过拉簧5带动锁扣板6左移,使“合”顶杆3脱扣向上复位,动触头9在弹簧作用下向上复位与静触头10分离,电动机断电,实现了过载保护功能。此后若有人误按“合”键2,“合”顶杆3从窗孔15伸入到凹坑14内,因为凹坑14底部距“合”顶杆3的距离大于“合”顶杆3的最大行程,也即“合”顶杆3处于最低位置时仍不能将触头压块8下压动触头9。又由于“合”顶杆3相对锁扣板6仍处于脱扣位置,“合”键2处于自由复位状态,给人以“故障”警示。
本实施例为三相电动机配套,若与单相电动机配套,触头压块8只需2个触头压槽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三门县开关厂,未经浙江省三门县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48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