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码自动报警弹子锁无效
申请号: | 97204857.X | 申请日: | 1997-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309404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03 |
发明(设计)人: | 兰伟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伟荣 |
主分类号: | E05B37/02 | 分类号: | E05B37/02;E05B4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 自动 报警 弹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生活用品,特别是有密码自动报警机构的,能自动报警的弹子锁。
弹子锁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用品,市场上的弹子锁有普通型的,也有双保、三保险锁的,它们开锁时都是把钥匙插入锁芯内,只要能转动,锁芯就能打开锁,这种锁就可能被偷盗者配制钥匙,把锁打开,所以安全性还不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十分安全可靠的密码自动报警弹子锁,开锁时既要用钥匙,又要知道密码,才能打开锁不知道密码开错码转动手轮,能自动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弹子锁,锁芯和锁舌之间增加一套密码连动机构和一对报警系统后的组成是上码圈,下码轮,二个缺口轮、簧片轮与下码轮固定一起的轮芯,设置在轮芯内固定安装弹簧的连保芯,装在连保芯一端拉保环,连结上码圈和缺口轮,下码轮和缺口轮的肖子,能插入缺口轮的缺口和小缺口的。顶闩和键闩,键闩套有弹管,在闩的端部固定有A线片,限制在塑管内塑管的底部固定有B线片,塑管A、B线开孔接出电线,穿出顶闩的线孔,塑管固定在顶闩孔中按键闩,键闩端部的A线片能触接B线片,顶闩和连接在锁舌的一端,连接弹闩舌的弹簧一端,也同弹在连接顶闩这一端,弹簧另一端弹在接舌杆的一端。拉舌杆的一端有拔动片,拔动片固定在拔动轴的一端,拔动轴露出顶端套入稳定架孔中,拔动轴另一端,固定手轮等组成。上码圈下码轮的外圆圈上有若干个缺口,平面上有若干个能容纳肖子的孔,簧片轮通键肖轮芯配合上码圈圆有个内凸齿,轮芯反时针转动时,簧片轮跟着转动,固定在簧片上的,簧片顶住内凸齿带动上码圈反时针转动,定位片落入上码圈外圆圈的缺口中,缺口一边有个撑位角,另一边圆弧过渡,圆头定位片落入下码轮外圆圈的缺口内,缺口的两边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视图;
图2为图1的负视图;
图3为上码圈的视图;
图4为缺口轮的视图;
图5为图7的左视图;
图6为电铃按键闩的视图;
图7为下码轮和轮芯的剖视图;
图8为定位片的(12A、12B)视图。
从上述视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锁舌(1),锁芯(25),底板(14)外壳(41)手轮(27),电铃(52)及一套密码连动机构组成。该机构的组成是:有一根可使拔动板(29)插入缺口的保险芯(22),另一端又可以与拉保环(21)相配合的孔、弹簧(23)套保险芯(22)的中部。(22)保险芯(22)安置在轮芯(20)内腔,由于受到弹簧(23)的作用,可以来往活动;轮芯(20)的一端开有个槽,拉保环(21)可以在槽内活动,另一端与下码轮(15)固定;缺口轮(17)套在轮芯(20)上,通过肖子(16)与下码轮(15)联在一起,下码轮(15)转动可以带动缺口轮(17),缺口轮(19)也套在轮芯(20)上,通过肖子(18)和上码圈(24)连在一起,上码轮(24)转动就可带动缺口轮(19);簧片轮(5)通过键肖(51)与轮芯(20)配合;固定在簧片轮(5)的簧片(6)可以顶在上码圈(24)内的凸齿(32)上,簧片轮(5)反时针转动时可以带动上码圈(24)转动;对准缺口轮(17、19)上的大缺口(34)小缺口(35)的顶闩(3)和键闩(40)通过拉舌杆(10)与锁舌(1)相连,弹簧(13)固定在弹簧杆(48)上端弹簧(13)一端弹在锁舌(1)的一端,弹簧(13)的另一端弹在拉舌杆(10)面上,弹簧(13)和拉舌杆(10)的作用,锁舌(1)可以在锁舌套(31)内套来回滑动;键闩(40)套弹簧(39),键闩(40)一端固定A线片(33),键闩(40)弹簧(39)限制塑管(50)内腔塑管(50)底端,固定B线片(37),塑管(50)固定在顶闩(3)孔内,键闩(40)一端,固定的A线(33)按键闩(40)可以触到B线片(37)通过弹簧(39)作用,可以分开;A线片(33)与B线片(37)相触时,电铃(52)可以报警;拔报片(9)固定在拔动轴(28)上,外手轮(27)连接在拔动轴(28)的一端,转动外手轮(27)可使拔板片(9)拉动,拉舌杆(10)使锁舌(1)缩进;上码圈(24)下码轮(15)的外圆圈上有10个缺口,平面上有10个能容纳肖子的孔;上码圈(24)上的缺口形状是一边有个撑位角(33),另一边圆弧过渡;下码轮(15)的缺口形状是两边都是V定位(36)两边过渡;上码圈(24)的定位片(12A)头部是扁形,下码轮(15)的定位片(12B)的头部是(圆形的,因此,上码圈(24)只能往反时针方向转动,下码轮(15)则可随意转动,指针(4)固定在轮芯(20)端部露出外壳(41)处,数码牌(26、42)固定在对应位置,其中内外凸字(45、0-9)便于夜间使用和盲人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伟荣,未经兰伟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4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