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水环真空泵匹配的常压富氧空气脱湿罐无效
申请号: | 97205020.5 | 申请日: | 199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2991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光林;张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泵 匹配 常压 空气 脱湿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一种与水环真空泵匹配的常压富氧空气脱湿罐。
水环真空泵出口的气体通常放空,随着膜法富氧技术的发展,使水环泵又有了新的用途,即输送富氧空气去助燃。但由于水环真空泵的出口气体是微正压(<1000mm水柱)且温度较高的饱和富氧空气,非常不利于助燃。为利用这种富氧空气,用常规方法必须先将富氧空气加压到0.4MPa以上,然后再经过C级、T级和A级精密过滤,而滤芯寿命仅2000~10000h,必须经常更换。此外,传统的方法能耗非常高,操作复杂,不安全,投资又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水环真空泵出口气体制备富氧空气的装置常压富氧空气脱湿罐。将该脱湿罐加在现有处理水环真空泵出口气体制富氧空气设备(或系统中),可使常压富氧空气中水汽的脱除率大于50%,得到有利于助燃的富氧空气。这对有效的利用水环真空泵出口气体,减少能耗,提高经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与水环真空泵匹配的常压富氧空气脱湿罐,并改进现有处理水环真空泵出口气体的流程,将脱湿罐设置在气水分离器与预热器之间,使从气水分离器出来的富氧空气经脱湿罐内冷却水充分降温后,再除去其中所含的水份,去预热器,完成富氧空气的处理。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的与水环真空泵匹配的常压富氧脱湿罐由进水脱湿罐,水位调节显示器,L型多孔气水混合器,除雾罩和调节阀组成,其中进水脱湿罐为一密闭罐体,其罐体下部设有进水管,并用调节阀控制通过罐体内的冷却水流速,在罐体下部还设有排水管,其排水管与水环真空泵相连;L型多孔气水混合器为一成L型的金属或塑料通气管,例如由两根普通钢管焊接成L型,在水平部分的下部开设一定数量的小孔,小孔总面积应大于钢管的截面积,且L型多孔气水混合器的水平通气管部分置于进水脱湿罐中的水层内;除雾罩由用100~300目塑料或金属丝网制成的一端封闭的套筒,开口端安装套在进水脱湿罐内上顶富氧空气的引出管口上,为增加其套筒机械强度可在套筒内(或外)加一支承架,金属丝网或塑料丝网设置在支承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脱湿罐中为显示脱湿罐内水位情况可设置一水位调节显示器,该显示器为一带一控制线的透明软管,软管一端与进水脱湿罐底部连通。该水位调节器的作用为:1.水位显示;2.排放进水脱湿罐内水;3.由调节阀和水位调节显示器的控制线来调节和控制进水脱湿罐内水位,使之与水环真空泵的水位相匹配。
下面由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给予进一步地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位调节显示器;2.L型多孔气水混合器;3.除雾罩;4.进水脱湿罐;5.调节阀。
由附图1所示结构的与水环真空泵匹配的常压富氧空气脱湿罐可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它由水位调节显示器1,L型多孔气水混合器2,除雾罩3,进水脱湿罐4和调节阀5组成,其各分部的组成关系如上述。其A为L型多孔气水混合器的入口端接气水分离器,B为除雾罩3上方排气口接预热器,C为进水口接冷却水,D为排水口接水环真空泵。
实施例2实用与水环真空泵匹配的常压富氧空气脱湿罐。
用实例1所示结构的脱湿罐与SK-6水环真空泵相匹配时具体的脱湿罐实例按:脱湿罐尺寸为Φ600×1000mm,当水环真空泵操作真空度为-0.07MPa时,富氧空气流量约为80NM3/h,此时L型多孔气水混合器的内径约60mm,其水平部分长约250mm,离脱湿罐底部约160mm。在水平部分下侧共开三排18个Φ20mm的小孔,除雾罩尺寸为Φ400×300mm,由200目的不锈钢丝级及支撑架组成。水位调节显示器由内径15mm的透明软管及一根铁丝组成。控制进水脱湿罐里的水位约320mm(和水环真空泵联轴器的中心线在一水平面上)。当冷却水流量为0.5M3/h,温度为19℃时,不加脱湿罐时实测饱和富氧空气温度为33℃,水汽约占富氧空气量的5.3%,加脱湿罐后,实测饱和富氧空气温度为21℃,水汽约占富氧空气量的2.6%,除湿率高达52%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50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红外连续式辐射炉
- 下一篇:单片机控制综合参数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