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置线叉无效
申请号: | 97206116.9 | 申请日: | 1997-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292542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平;陈薇;王立群;王静;董秀琴;夏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关军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置线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体上的医疗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专门用于摘除眼体白内障手术用的医用置线叉。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日前公开的用于白内障摘除的手术器械,如:刀、镊子、剪等,都存在着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切割线的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专门放置用于小切口摘除白内障手术中实现白内障分割的切割线的医用置线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医用置线叉,包括:手柄、前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杆顶端设置V型前叉。
所述的前杆顶端设置V型前叉,目的在于利用V型前叉卡定切割线,实现切割线的准确位置的放置。
为了方便置线叉的储存、使用,前杆前端可设置与手柄呈成角;前杆与手柄间螺纹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医用置线叉所进行的白内障摘除手术,首先作约2mm小切口,用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置线叉把医用切割线送入前房,然后将切割线绕过晶体核形成套环,然后把切割线两端穿过套管中腔,从套管的另一端把两线端同时拉出,在切割线从套管拉出的过程中,环绕晶体核的切割线环被逐渐勒小切入核体内,直至切割线全部被拉出,把晶体核切为两体,然后扩大切口至6mm,用取核镊把碎核取出,实现白内障的摘除。
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医用置线叉所进行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可以在不用超声乳化仪的情况下,将以往的白内障手术至少12mm的切口,缩小到6mm,实现小切口白内障的摘除,以减少手术创伤减低手术后散光副作用,缩短手术恢复期。该技术既可免去超声乳化仪昂贵的设备投资,降低手术费用30~50%,又可对超声乳化仪难以摘除的IV级以上核白内障实施小切口手术。
下面接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例1:
一种医用置线叉,包括手柄[1]、前杆[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杆[2]顶端设置V型置线叉[3],前杆[2]前端与手柄[1]呈成145℃角,前杆[2]与手柄[1]间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中心医院,未经济南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61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