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内燃机的油雾输送式飞溅润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06440.0 | 申请日: | 1997-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30153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庆;何静瑜;陈宝根;黄新华;陈维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洋微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9/06 | 分类号: | F01M9/06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南通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雅莲,陆聪明 |
地址: | 2266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内燃机 输送 飞溅 润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内燃机的润滑装置。
内燃机曲轴的润滑对于保证内燃机的运转和寿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润滑油供给不足,将使曲轴轴颈等润滑部位拉毛、磨损加剧,甚至咬死,造成严重事故。很多小型内燃机的润滑采用飞溅式润滑,如图7所示,溅油齿轮或其他溅油机构随曲轴旋转而运转,将润滑油飞溅到装在曲轴1上的滚动轴承3上,部分润滑油通过滚动轴承3的滚动体之间的间隙进入甩油圈4,汇集后经出油孔再到曲轴1的油道,随曲轴1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通过径向油孔流向轴颈等润滑表面,使其获得润滑。但是,当内燃机曲轴1转速提高时,高速旋转的滚动轴承3的滚动体构成屏障,阻碍润滑油通过,造成曲轴1轴颈等润滑部位少油或缺油。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在上述飞溅式润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证实:随着曲轴1转速的提高,从曲轴1轴颈油孔内流出的油量逐渐减少,实际装车试验表明,当曲轴1经一定时间的高速运转后,就会发现其轴颈有严重拉毛伤痕与磨损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内燃机的油雾输送式飞溅润滑装置,在小型内燃机高速运转时,它仍然能够向其润滑部位提供足够的润滑油,满足润滑要求,从而保证小型飞溅式润滑内燃机在高速下长期正常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提供的小型内燃机的油雾输送式飞溅润滑装置,包括曲轴1,曲轴1上装有正时齿轮2、滚动轴承3、甩油圈4,甩油圈4的出油孔与曲轴1的油道11入口相配,正时齿轮2与溅油齿轮6啮合,区别之处是:在上述滚动轴承3的一侧装有输送叶轮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小型内燃机的油雾输送式飞溅润滑装置,它的输送叶轮5结构形式有:
A、外叶片式叶轮;
B、内叶片式叶轮;
C、内螺旋叶片式叶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小型内燃机的油雾输送式飞溅润滑装置,上述内叶片式叶轮外缘或内螺旋叶片式叶轮外缘为轴向圆圈53,该圆圈53与滚动轴承3构成一通道腔,可以防止润滑油滴向四周散去,集中向同一方向输送,可以减少曲轴1能耗,改善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增加了输送叶轮,输送叶轮隋曲轴高速旋转,将溅起的油滴油雾吸入并强制通过滚动轴承的滚动体间隙,经甩油圈进入曲轴润滑油道。输送叶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解决了小型内燃机在高速运转时因采用飞溅式润滑而缺油、少油的一大难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内燃机的油雾输送式飞溅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输送叶轮5的外叶片式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输送叶轮5的内叶片式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输送叶轮5的内叶片式叶轮外缘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输送叶轮5的内螺旋叶片式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输送叶轮5的内螺旋叶片式叶轮外缘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的飞溅式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上述输送叶轮5由叶轮主体51和叶片52构成,它可以是整体部件,也可以是分立部件。小型内燃机的曲轴箱中的曲轴1上装有正时齿轮2、滚动轴承3、输送叶轮5、甩油圈4,甩油圈4的出油孔与曲轴1的油道11入口相配,溅油齿轮6与正时齿轮2相啮合。
上述曲轴1高速旋转时,正时齿轮2、溅油齿轮6将油池中的润滑油飞溅成细小的油滴与油雾,充满在曲轴箱的空间,旋转的输送叶轮5将油雾与油滴吸过来并强制通过高速转动的滚动轴承3的滚动体间隙,进入甩油圈4,再从甩油圈4的出油孔进入曲轴1的油道11入口到曲轴1轴颈的径向润滑油孔,以满足曲轴1轴颈等的润滑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洋微动力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洋微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6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媒转换器
- 下一篇:纯中西药物治疗保健系列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