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全自动远近光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08556.4 | 申请日: | 199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7596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3-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学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学大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 |
代理公司: | 珠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尹可建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全自动 远近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机动车辆在夜间行车时,自动调节机动车远近光的调节装置,具体指一种机动车全自动远近光调节装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机动车辆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机动车辆的迅速增长也造成交通事故的上升,特别是在夜间行车时由于部分司机在会车时不注意调节远近光,使得对方司机无法辨认路面情况,而造成撞车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对机动车辆的大灯进行改进,研制出具有遮光作用的汽车大灯,以降低灯光刺激对面司机眼睛的程度,减少事故的发生,但这种技术未能得到较好地普及,特别是在大部分的国产车上,因而难以解决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全自动远近光调节装置,以通过其利用红外线发射和接收技术,控制发射功率从而控制发射距离,相应地控制两车之间的会车距离,达到机动车大灯远近光自动转换的目的,较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反应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机动车全自动远近光调节装置,主要是由装置在机壳内的红外发射部分、红外接收部分、信号处理部分以及灯光控制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发射部分由红外发射器D1组成,红外接收部分由红外接收器D2组成,信号处理部分由放大器IC1、中心处理器IC2、触动继电器J及相关电路组成,其中红外接收器D2与放大器IC1相联接,放大器IC1的输出端与中心处理器IC2的输入端相联,中心处理器IC2的输出端与控制机动车大灯的远近灯的触动继电器J相联,在红外发射器D1的回路上装有可调节红外发射器D1发射功率的电阻R1。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全自动远近光调节装置,由于采用了利用红外线发射和接收技术,并通过控制红外发射功率来控制发射距离,相应地控制两车之间的会车距离,从而达到机动车大灯远近光自动转换的目的的结构,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还具有反应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推广,将极大地减少夜间行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电路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动车全自动远近光调节装置,主要是由装置在机壳内的红外发射部分、红外接收部分、信号处理部分以及灯光控制部分组成,上述红外发射部分由红外发射器D1组成,红外接收部分由红外接收器D2组成,其信号处理部分由放大器IC1、中心处理器IC2、触动继电器J及相关电路组成,其中红外接收器D2与放大器IC1相联接,放大器IC1的输出端与中心处理器IC2的输入端相联,中心处理器IC2的输出端与控制机动车大灯的远近灯的触动继电器J相联,在红外发射器D1的回路上装有可调节红外发射器D1发射功率的电阻R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放大器IC1、中心处理器IC2分别采用LM741和LM567,实施例中调节R1的阻值,以使红外发射器D1发射距离为50米。在实际使用时,每辆装有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机动车在接收到对面来车的红外信号时,将放大器IC1、中心处理器IC2及触动继电器J,自动改变自身的灯光,信号消失时,灯光自动恢复,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装置所用电源为车内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学大,未经罗学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85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蝴蝶标本凸形展翅用具
- 下一篇:拼装组合式自卷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