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宽排线剪线剥皮机无效
申请号: | 97209132.7 | 申请日: | 199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30180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定华;肖维兴;刘强;吴黎明;杨志威;邓四我;温耀章;唐露新;陈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梅州机床厂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广东粤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德纬,林丽明 |
地址: | 51401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排线 剥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电子、电信等行业中的线材加工的剪线剥皮机,属于剪线剥皮机的改进技术。
现有的剪线剥皮机,国内的产品多为机械驱动式剪线剥皮机,品种单一,加工范围窄,不能切宽排线,适应能力差;国外生产的剪线剥皮机,如日本的C353F扁排线剪线剥皮机,采用微机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调整操作方便,但由于刀架及剥线压紧轮采用悬臂式结构,且其整机采用卧式布局、水平方向送料,因此刚性低,受力不均,最大加工线材幅宽受到限制,只有40mm,且接排料不便,已不能完全满足电子、电信等行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刚性好,受力均匀,能实现宽排线加工且排料容易的剪线剥皮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电机(1)、传动机构(2)、送料机构(3)、切线机构(4)、剥线机构(5)及机架(6),传动机构(2)的输入端与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传动机构(2)的输出端分别与切线机构(4)、剥线机构(5)的输入端连接,送料机构(3)为设置在机架(6)上端纵向位置以实现垂直方向送料的滚轮(31、32),切线机构(4)设置在滚轮(31、32)下方的横向位置上,剥线机构(5)设置在切线机构(4)上下两端的纵向位置上。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图2中拆去左、右刀盒、左上夹板、右上夹板、左下夹板、右下夹板的A-A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电机(1)、传动机构(2)、送料机构(3)、切线机构(4)、剥线机构(5)及机架(6),其中传动机构(2)包括有减速器(20)、齿轮传动副(21、22)、凸轮(23)、杠杆(24)、凸轮(25、25’)、杠杆(26、26’)、齿条(27)及上、下齿轮(28、28’)等;电机(1)的输出轴与减速器(20)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20)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副(21、22)把运动传递到分配轴I及轴II,轴I上安装有与杠杆(24)触接的凸轮(23),凸轮(23)通过杠杆(24)驱动齿条(27),齿条(27)分别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上、下齿轮(28、28’)运动,齿轮(28、28’)的运动分别传递到与其共轴的剥线机构(5)中的运动件;另外,轴II上安装有分别与杠杆(26、26’)触接的凸轮(25、25’),凸轮(25、25’)通过杠杆(26、26’)驱动切线机构(4)运动;送料机构(3)包括有五个送料导向轮(30)及送料滚轮(31、32)等,送料滚轮(31、32)安装在机架(6)上端的纵向位置上,其转动轴线垂直于纸面以实现垂直方向送料;切线机构(4)设置在滚轮(31、32)下方的横向位置上,包括有左右刀架(41、41’)、左、右切线刀(42、42’)、左上剥线刀(43)、右上剥线刀(43’)、左下剥线刀(44)、右下剥线刀(44’),其中左刀架(41)与传动机构(2)的输出端连接,右刀架(41’)通过连接件固装在机架(6)上,左、右切线刀(42、42’)分别对称设置在左、右刀架(41、41’)所设的槽孔上,左上剥线刀(43)及右上剥线刀(43,)对称设置在左、右切线刀(42、42’)的上方,左下剥线刀(44)及右下剥线刀(44’)对称设置在左、右切线刀(42、42’)的下方,左上剥线刀(43)及左下剥线刀(44)与切线刀(42)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刀垫(45、45’),右上剥线刀(43’)及右下剥线刀(44”)与右切线刀(42’)之间分别设置有右刀垫(46、46’);为使粘连刀口的物料能方便地脱开,右刀架(41”)上还安装有通过弹簧复位的推料杆(47、48),其分别穿设在刀垫(46、46’)上,上述剥线机构(5)包括有左上夹板(51)、右上夹板(52)、上齿轮(53)、上齿条(54)、前上拖板(55)、后上拖板(56)及左下夹板(51’)、右下夹板(52’)、下齿轮(53’)、下齿条(54’)、前下拖板(55’)、后下拖板(56”),其中左上夹板(51)、右上夹板(52)分别位置相对应地设置在左、右刀架(41、41’)的上方,并分别置于前上拖板(55)及后上拖板(56)所设的槽孔(57、58)中,且左上夹板(51)通过连接件(7)与左刀架(41)连接,上齿轮(53)的输入端与传动机构(2)中的齿轮(28)共轴,上齿条(54)与上齿轮(53)啮合,且通过连接件(8)与前上拖板(55)及后上拖板(56)连接;左下夹板(51’)、右下夹板(52’)、下齿轮(53’)、下齿条(54’)、前下拖板(55’)、后下拖板(56’)分别与左上夹板(51)、右上夹板(52)、上齿轮(53)、上齿条(54)、前上拖板(55)、后上拖板(56)结构相同,并分别对称设置在切线机构(4)的上、下方。其中下齿轮(53’)与传动机构(2)中的齿轮(28’)啮合,另外,右上夹板(52)及右下夹板(52’)均可分别做成里、外两夹板,其两夹板可分别通过连接件(9、10)连接,且两夹板之间可分别套置有调节弹簧(11、12),以便于调节其夹紧力,此外,左上夹板(51)及右上夹板(52)的里端可分别做出有弯爪(51A、52A),其分别伸至上、下剥线刀的上、下方及左、右刀架(41、41’)之间的空隙位置;左下夹板(51’)及右下夹板(52’)与左上夹板(51)及右上夹板(52)的结构相同,并分别上下对称设置。为更好地实现宽排线的导向,左上夹板(51)及右上夹板(52)的下方还设置有导向块(13),并通过连接件(14)固装在右上夹板(52)上。另外,前上拖板(55)与后上拖板(56)及前下拖板(55’)与后下拖板(56’)可整体做出,也可分开做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梅州机床厂,未经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梅州机床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9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