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油份油料膨化机无效
申请号: | 97209356.7 | 申请日: | 199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974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郑竞成;曹祖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商业机械公司饲料成套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15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油份 油料 膨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油份油料加工的预处理设备,具体地指一种高油份油料膨化机。
目前,我国的油料加工方法大多采用预榨浸出工艺,由于这种传统的油料处理方法加工路线长、加工工艺复杂,特别是油料的蒸炒热处理时间冗长,使得油、粕质量变差,环境污染严重。而且所需设备多、投资大、能耗高,综合经济效益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简化油料加工工艺、提高油、粕质量、且投资较低的高油份油料浸出前预处理膨化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高油份油料膨化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进料装置、挤压膨化装置以及出料装置等。其特殊之处是在上述挤压膨化装置和出料装置之间设置有一榨笼,挤压膨化装置的主螺头延伸至整个榨笼内,出料装置的小螺头与上述主螺头的端部相联。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挤压膨化装置和出料装置之间设置了榨笼出油区,高油份油料从进料装置进入后,经过挤压膨化装置,部分油脂从榨笼的缝隙中被挤出,同时油料也因高温挤压膨化,得到了浸出前所需的理想胚料。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处理油料简单可靠,所得油、粕质量较高,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而且其结构简短,操作灵活,维修方便,投资成本大为降低,是植物油加工厂理想的高油份油料预处理设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一种高油份油料膨化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榨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高油份油料膨化机,具有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膨化机的驱动装置2、进料装置3、挤压膨化装置4以及出料装置6、榨笼5设置在挤压膨化装置4与出料装置6之间,榨笼5的下方设有集油箱7,用以收集由榨笼5中被挤出的部分油脂。挤压膨化装置4的主螺头10安装在主轴8上,并延伸至整个榨笼5内。而出料装置6由出料腔13、出料模板14和小螺头12构成,小螺头12由紧固螺栓15固定在主轴8上,且通过衬垫11与主螺头10的端部相联。上述榨笼5整体上为圆筒形,它具有两个类似于半圆柱面形的边框合成的榨笼框架9,该榨笼框架9的圆周上平行布置有前后两组榨条16,各榨条16之间均设置有二块垫片17以将榨条16间隔开。其中靠近挤压膨化装置4的前组榨条之间的垫片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靠近出料装置6的后组榨条之间的垫片的厚度,从而前组榨条之间所形成的缝隙S1大于或等于后组榨条之间所形成的缝隙S2。之所以要设计这种前大后小的缝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油份油料的加工特性,控制油料中油脂的适度挤出,同时保证得到浸出前所需要的理想胚料。一般地,前组榨条所形成的缝隙尺寸为S1=0.5~0.7mm,后组榨条所形成的缝隙尺寸为S2=0.2~0.5mm。在本实施例中,各部件尺寸参数分别为:
榨条16:11 20 150(mm)共88根,前后两组各用44根;
垫片17:用于前组榨条的垫片共86片,其厚度即前组榨条之间的缝隙S1=0.7(mm)。
用于后组榨条的垫片共86片,其厚度即后组榨条之间的缝隙S2=0.5(mm)
主螺头10:Φ175 273(mm)
小螺头12:Φ90 126.5(mm)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油料加工预处理,如菜籽、花生、棉仁等,在膨化时挤出部分油脂,为下一步的浸出工艺作好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商业机械公司饲料成套设备厂,未经武汉市商业机械公司饲料成套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9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陷乳头纠正器
- 下一篇:室内外装修易拆装新型结构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