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侧向导光头的侧向光导纤维无效
申请号: | 97209632.9 | 申请日: | 199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292292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钰清;王静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A61B17/36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文斌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侧向 光头 光导纤维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器件。
侧向光导纤维已广泛应用于激光医疗器械中,配合内窥镜、腹腔镜等,用于体内激光手术,免除了病人的开刀之苦。现有的侧向光导纤维基本上有两种,其一是将光导纤维的输出端研磨成斜面,此斜面使激光束全反射来达到侧向输出的目的。另一种是采用各种不同形式的侧向导光头安装在光导纤维的输出端来获得侧向输出。前一种方法的缺点是光导纤维的输出端除了镜面以外还须要加一石英保护套,当输出功率大时极易爆裂而且镜面也极易损坏。后一种方法一般是将细金属棒的下半部钻孔用以固定光导纤维,而上半部在靠近孔端的地方研磨出一个与轴线构成一定角度的镜面,由镜面反射激光来达到侧面输出的目的。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制造困难,使用常规设备难以制造成功,因此成本很高。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点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利用常规设备就能制造,而且成本低,损坏后又容易更换的分体压铆合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将现有侧向导光头固定光导纤维的部分与反射镜部分设计成两个零件进行制造,然后压铆在一起构成分体压铆合式结构。
本实新型的具体结构是由反射镜1,光纤座2和光导纤维3三部分组成。其中反射镜1是一个顶端带有半球形帽、尾端研磨成反射平面的金属圆柱体,该反射平面与圆柱体的轴线构成一定的角度,此角度由反射光的输出方向而定,一般取在30°~60°之间,相应反射光的输出方向偏转60°~120°之间,为了增加反射面的反射率,还将反射面镀全反射膜,膜层材料视反射光的波长而定。为了使反射镜1与光纤座2固定在一起,而在反射镜1的圆柱上靠近半球形帽的地方做出一圈沟槽。光纤座2基本上是一个空心金属圆柱体,在它的头部内孔中装有反射镜1的圆柱部分。光纤座的圆柱上有3~6个点的材料压铆入反射镜1的槽内,使反射镜固定不动。光纤座的侧面在反射面所在的位置有一个椭圆形洞口,使反射光毫无遮挡地传播出去。光导纤维3装入光纤座2尾部的内孔中并与头部内孔中的反射镜对接,但光导纤维的端面与反射面之间留有1~3毫米的距离,在该段距离内的光纤座上有一个通水散热小孔。另外还防止洞口处的热量后传,使光纤座的尾部过热而导致光导纤维受损和导光头脱落,因此在离反射面不远的地方将光纤座的外径车细一小段,在这段细外径的圆柱上钻出两对中心线互相垂直的通水散热小孔。为了减轻重量还将光纤座尾部无用的材料去除。光导纤维3是通过光纤座2的圆柱上有3~12个点的材料压铆入光导纤维的塑料保护皮内进行固定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容易制造,利用光学仪器厂的常规设备即可批量生产,而且成本低,损坏时,又可很方便的进行更换,因此每一条光导纤维都可多备几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导光头。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中,1为反射镜,2为光纤座,3为光导纤维,其中反射镜是一个顶端带有半球形帽,尾端为反射平面的圆柱体,材料为黄铜,该反射面与圆柱轴线互成45度角,因此将反射光偏转90度。本实施例传输的是YAG激光,其波长为10.6微米,反射面上镀有金膜以增加反射率。顶端半球形帽的直径为2.5毫米,厚度为4毫米,曲率半径为1.3毫米,圆柱长度为10毫米。光纤座2基本上是一个外径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的空心圆柱体,它的材料为黄铜,其粗外径为2.5毫米,细外径为1.5毫米,光纤座侧面有一椭圆形洞口,它的长轴直径为2.5毫米,在洞口下边缘对面的柱体上有一个直径为0.8毫米的通水散热小孔。在中间的细圆柱上有两对中心线互相垂直,其直径均为0.4毫米的通水散热孔,光导纤维端面离反射面2毫米,并通过光纤座的粗圆柱段上两排3~6个点的材料压铆入光导纤维的保护皮内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9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