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网件无效
申请号: | 97209714.7 | 申请日: | 199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038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武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武政 |
主分类号: | E04C5/04 | 分类号: | E04C5/04;E04G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网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网件,特别涉及一种成型简易且能增强与混凝土浆咬合能力的模网件。
如图1、2所示,以往模网件1是一片状体。在该模网件1上形成多个平行的主条10。各主条10之间更形成有倾斜的副条12,该副条12与主条10之间是镂空成多个呈四边形的通口14。在该通口14的周围形成具有斜度的补强条16,同时该副条12两侧的补强条16的斜度方向是呈相反方向排列,因此,如图2假想线所示,当将混凝土浆从灌浆口2灌入空间3内时,借助该副条12以两侧的补强条16与该主条10连结,且在该副条12两侧排列的该补强条16的斜度方向是呈相反方向延伸,便可以增强该补强条16与主条10之间的连结力,所以该模网件1可以抵抗混凝土浆的侧压力。
虽然以往模网件能够有效地抵抗混凝土浆的侧压力而达到防止变形的功效,但是,在相邻两主条10之间必须设置有一个副条12,且形成在该副条12两侧的排列补强条16的斜度方向又必须呈相反方向延伸。因此,在制造上,模具的设置必需配合补强条16的斜度起伏,从而导致成型上不容易。而且,由于需要对灌注的混泥土的侧面实施打底整平作业,必须借助整平工具(如镘刀)沿着该主条10的顶面而将显露在模网件外表面的混凝土浆抹平。然而,一般整平工具的长度仅约在30厘米左右,因此,模网件各主条10之间的间距如果能缩小至30厘米以下,在实施打底整平作业时就愈容易施工。同时也因为该模网件的各主条10之间距离的缩小,而能增强该模网件本身的抗应变力。但是,一般模网件相邻的主条10之间的距离大多设定在40~60厘米,因此如果要将该模网件的相邻主条10之间的距离缩小至30厘米以下,形成在相邻主条10之间的副条12与补强条16的尺寸也相对地要缩小,使得该模网件在制造上必需作精密加工,所以在制造上难度更高而且费时,同时也使制造成本增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种模网件,其具有成型简易及增强混凝土浆与模网件的咬合能力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特徵在於:该模网件上各个平行主条之间是由多个线条交错设置而形成多个菱形的开口,且在每一线条的交错点上都向内弯折有一个凸片,使得连结在该凸片两侧的线条自然构成略具斜度的倾斜面,因此混凝土浆与该模网件咬合的面积增大,所以具有增强混凝土浆与模网件的咬合能力的优点,另外,因为各主条之间是制成一个交叉网路,并在每一交错点上向内弯折一个凸片,因此在制造上,模具的设置就不需要作精密加工,使得成型作业更为简易,所以也具有成型简易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模网件是呈一个片状体,该片状体上形成有多个平行的主条,每相邻主条之间是由多个线条交错设置而形成多个菱形的开口,在该每一线条的交错点上都向内弯折一个凸片,使得连结在该凸片两侧的线条自然构成具有斜度的倾斜面。因此,灌入的混凝土浆就可直接覆盖在倾斜面上,使该模网件与混凝土浆的咬合面积增大,所以能增强混凝土浆与该模网件咬合的能力。又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方式只是在相邻主条之间制成交叉网路,每一交错点上向内弯折一个凸片,因此在制造上模具的开置比以往模网件必需配合补强条的斜度起伏更为简易,同时,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两主条之间的间距可以配合一般整平工具的尺寸而缩小,因此整平工具就可以迅速地沿着该主条的顶面作打底整平作业。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网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模网件的部份立视图;
图2是以往模网件使用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立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灌浆後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模网件4也是呈一个片状体。在该模网件4上等距设置有多个凸出且平行的主条40,各主条40之间由多个线条交错设置而形成有多个菱形的开口42。每一线条的交错点44底部都向内弯折一个凸片46,使得连结在该凸片46两侧的线条自然构成具有预定斜度的倾斜面48。因此,造成该模网件4的内侧表面上相邻两主条40之间成型多个呈齿状的凸片46,该模网件4的外侧表面上相邻两主条40之间则呈一个菱形网状的平面,另外,该模网件4的每相邻两主条40之间的距离是可依需要而缩小至30厘米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武政,未经吴武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9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