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7209750.3 | 申请日: | 199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884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龙;柏利明;萧裕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0 | 分类号: | G06K19/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卡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连接挠性电路板的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因其多端子容槽和端子连接部的多支撑构造及接触部的弧形构造,可提高端子的弹性并使其连接器更稳定。
连接器的种类特别是连接器的端子种类繁多,其端子根据所配用连接器的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设计,特别是端子的形状随连接器构造的不同,有不同形体的设计。然而,不论任何类型的连接器端子,设计上都必须要能保证电信号传导稳定。换言之,虽然连接器端子的种类很多,但是,设计上必须要考虑与对接连接器端子接触性的问题,假如接触性不好,电信号传输效果受很大影响。因此,各类连接器依其本身构造有其各自相配的端子,反之,不同的端子也需要与其相配的连接器,以便能够提供最佳的接触效果。随着电脑信息的进步,经常会有一些新型式的连接器被开发出来,例如最近很流行的通讯设备如移动电话,其主机中设有一用于辨认的电子卡,为配合该电子卡的使用,用于传输电信号的连接器会有一新的配合型式,其中被收容于连接器内的导电端子就会有不同的设计,此类新型连接器可参考台湾专利申请第85205015、85205018、85205019号申请案,及美国第5,286,207、4,843,223、4,902,233、5,224,873、5,320,552、5,337,220与5,425,651号等专利。然而目前电脑产品除了请求电信号传输稳定外,对于连接器的排配以使整个连接器的体积轻巧,或是在相互电连接上不受影响等,都是新的考虑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挠性电路板连接使用的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具有多端子容槽,其壁面与端子干涉体的干涉使该连接器更稳定,该电子卡连接器端子的弹性结构灵敏与灵巧,可提供良好的电接触,使传输更稳定,且其可与挠性电路板连接使用使连接器组装排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与挠性电路板连接,它包括:一绝缘壳体,其上具有接触面与焊接面,该接触面上设有多个端子容槽;多个端子,收容于该等端子容槽,具有板形焊接部,和从该焊接部一端向上延伸且其上设有干涉体的干涉部;从该干涉部一端向该焊接部反向延伸且具有至少两弯折处的连接部;以及从该连接部自由端延伸出一弧形体的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优点在于,其端子干涉部的干涉体与绝缘壳体的内壁产生干涉使其更具稳定性,其端子接触部与干涉部间藉至少两处支撑的连结部串接,接触部不但具有良好的接触弹性,且接触部不易产生弹性疲劳,能够增加使用寿命。
以下配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端子立体图;
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端子正视图与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剖视图。
请参阅图1并配合图2A、2B,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1由一板体冲压弯折而成,包括焊接部10、干涉部11、连接部12及接触部13等,其中该焊接部10为一扁长形体,具有与主电路板(图中未示)焊接的一端101及用于与干涉部11衔接的另一端102。该干涉部11由从焊接部10的一端102向上弯折延伸,其两侧设有向外凸出的干涉体110,请配合图2B,该干涉体110为倒刺状,可与连接器的绝缘壳体(参阅图4)壁面产生干涉,其另一端111用于与连接部12衔接。该连接部12从干涉部另一端111向焊接部反向弯折延伸出第一弯折处120,并从该弯折处120水平延伸一适当长度121,且从端部向上弯折出第二弯折处122,最后再从第二弯折处122延伸出与水平延伸段121平行,但比其短的一长度段123,该连接部12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将接触部13架高并使其更具弹性。如图所示,该接触部13由连接部12的水平段123一端向上弯折呈一半长圆形,藉该长圆形弧面提供最佳的电接触效果。
再有,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1组设于连接器绝缘壳体20的立体图,从图中可看出,该端子1的接触部13圆弧形面露出绝缘壳体20的接触面201,可提供良好的接触效果。请继续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端子1的组装是由绝缘壳体20底部焊接面202向上组装,具体说,该绝缘壳体20上设有多个从接触面201贯穿至焊接面202的端子收容孔203,组装时如右侧端子1的操作示意图,是以倾斜的角度将连接部12的第二弯折处122探入端子收容孔203,该收容孔203的内部设有一隔墙204,可作为第二弯折处122摆正时的依靠(同时可在端子1受压时作为止动依据,防止端子受压时在该处过度变形)如图中箭头所示,第二弯折部122探入后再向上摆正,以使该端子1的干涉部11的倒刺110与收容孔203的内壁干涉,即可完成组装。组装完成后如图4所示的左侧端子1,可清楚看出所述端子1的接触部13露出于接触面201,该第二弯折处122保持适当间隙位于隔墙204与接触面201之间。这样当端子1电接触受压时,该接触部13由于第一弯折处120与第二弯折处122为悬挂式的支撑,具有两个支撑点,因此不但具有很灵敏的弹性,且不容易变形,能够确保电接触可靠,可使电信号的传输稳定。且因端子1整体的动作上不易有过度变形,因此可延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97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