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7209752.X | 申请日: | 1997-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965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龙;柏利明;萧裕三;廖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 | 分类号: | H01R13/64;H01R23/68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能准确对位实现良好电接触的板对板连接器。
连接器的种类很多,随着电脑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些配合新机种的连接器也不断问世,以最近非常流行的手提式电子设备,如微型电脑、移动电话等,都依功能不同对连接器进行各种不同型式的设计。其中值得探讨的是,各类手提式电子设备因为使用功能不断增强,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的排列也愈密,因此不但制造上要考虑端子组装与接触的方式,更要确保端子与对接连接器或电路板接触后的电讯号传输的稳定性与正确性。这种连接器的准确对接与对接方位正确的例子,可参见台湾专利申请第80202099、80201231、80212116、83110056、83205670、84105863、84112992、84213645号等,以及美国专利第5,334,048、5,145,395、5,145,396、5,273,451号等。然而上述这些连接器中用于引导对接的导引柱设计和防止插接错误的设计,对目前高密度排列的板对板连接器而言仍不理想。换言之,在连接器端子排列很密的情况下,使对接的连接器或电路板以正确方向很准确地接触,不会有任何偏移接触造成电讯号传输不良,实为一很重要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很准确对接的板对板连接器,使与连接器对接的电路板或连接器能够很准确地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相互对接错误的板对板连接器,使其对接方向错误时无法插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它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对接用的第一表面与焊接用的第二表面,且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数个端子收容孔;数个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孔内;对接板体,至少具有一导接面,其上与所述端子收容孔对应处设有导电体;以及一导引装置,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对接板体之间,其包括至少一锥状导柱与一对接孔。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使绝缘本体与对接板体准确的对接,并避免对接方向错误,可确保电讯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盖板对接于绝缘本体的操作剖视图;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数个导电端子2、一对接板体3、导引装置4以及辨识装置5。其中该绝缘本体1具有第一表面10作为对接面,第二表面11作为焊接面,且设有贯穿第一表面10与第二表面11的数个端子收容孔12,用于收容数个端子2于其中。数个端子2(图中仅示出一部分)具有接触部20、定位部21及焊接部22,其中该接触部20的顶端为弧状且略露出于第一表面10,便于与对接板体3电接触。该对接板体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盖板30,其一面罩盖于第一表面10并设有导电体301,另一面31设有与该导电体301相连通并可外接的电子线路,其中该导电体301与该端子2的弧形接触部20相对应,在盖板30罩盖于第一表面10后,可有效地电接触。
该导引装置4设于第一表面10与盖板30之间,其包括导柱40与对接孔41,该导柱40设于盖体30对角的两侧,其中位于右侧的为锥状,位于左侧的为细杆状;该对接孔41设于第一表面10的对角处,并与该导柱40相对应。其中该盖板30与绝缘本体1的盖合不是完全紧密,主要藉右侧的锥状导柱40的根部尺寸略大于对接孔41,在锥状导柱40迫紧时以根部撑于对接孔41,换言之,该锥状导柱40与对接孔41迫紧对接后,第一表面10与盖板30底面之间保持间隙,此状态使盖板30上的导电体301恰与端子2的弧形接触部20的顶端电接触,但不会完全抵压(如图2B),这样有利于导电端子2保持接触弹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辨识装置5两侧的导柱40为不对称但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设置,即如本实施例中两侧导柱40以不同尺寸大小呈对角地配置,以便能够于插接时正确地对接。又如该盖板30与绝缘本体1的扣合,在盖板40的长轴方向两侧边设有倒勾体50,在绝缘本体1的相对应处设有扣合槽51,在盖体30盖于绝缘本体1时可相互勾扣而达到盖合的目的,而其中该倒勾体50与扣合槽51也可作为辨识装置5的一部分,即以左右不等尺寸设置该倒勾体50,所对应的绝缘本体1上的扣合槽51也作相对应的配合,以提供辨识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97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
- 下一篇:高位集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