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层式高效率锅炉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97209822.4 | 申请日: | 199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984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新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7/00 | 分类号: | F22B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宁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层式 高效率 锅炉 结构 改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层式高效率锅炉结构改良,其主要借由内锅筒、外锅体、中央燃烧室与螺旋状排气引道的特殊结构设计,促使其环层式结构达到热交换完全、热效率高、省能源与耐久、安全的实用目的。
锅炉是工厂、饭店、营舍等需大量蒸汽、热水场所绝不可缺的设备,其功能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经营的成本,而传统式锅炉(图1所示)分为A式或B式,A式锅体(10)中央的燃烧管室(11)呈纵向设置,其周缘围绕着主要加热区,而锅体(10)外再覆着隔热层(12)构成,另B式锅体(20)中央的燃烧室(21)内,横设有多数根加热管(22)为主要加热区,锅体(20)外仍包覆有隔热层(23),然而其在实际使用中均有受热面积不足、热交换不完全、热效率不高与消耗能源的缺点;故另外开发一种锅炉结构(图2所示),它以锅体(30)内全为燃烧室(31),再架设呈螺旋状的受热管(32),并使受热管(32)上端为入水口(33)接受燃烧废气预热,底端具有水口(34)为主要受热区,使热源能量得到较佳的利用,并提高热源能量的利用,然其整体使用上,仍有下列缺点产生:
1、由燃烧室(31)至废气出口之距离,仍有一定长度的限制,使受热的时间有限,废气排出时的温度仍高达摄氏一百多度,形成热源、能源的浪费。
2、受热管(32)体的面积难足够,但水流经管体(32)内面所沉积的水垢,与受热沉积的矿物质,在一定期间内即完全或大部分阻塞受热管(32),影响其出水量及受热效率,并造成使用寿命大幅降低。
3、燃烧室(31)外即由隔热层(35)包覆,因其承受温度亦较传统为高,故寿命亦相对较短,且较不安全。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热交换效率、更省能源与耐久使用、安全的热水锅炉结构,是消费者企盼的新型锅炉,亦是努力研发的目标。
有鉴于此,创作人遂本其多年从事各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评估、并几经试作改良,终得一确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本实用新型。
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层式高效率锅炉结构,其借由内锅筒、外锅体由引通管连结,形成中央燃烧室与其间螺旋状排气引道的特殊设计,促使其环层式结构达到热交换完全、热效率高、省能源与耐久使用、安全的实用目的。
兹配合下列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传统锅炉的立体部分剖视图。
图2:习知锅炉的立体部分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锅炉的立体部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锅炉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锅炉的横向剖视图。
首先,请先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层式高效率锅炉结构改良、其主要有一顶部具入水口(41)的外锅体(42),与一顶部具出水口(43)的内锅筒(44),且内锅筒(44)底环缘面设有复数个引通管(45)与外锅体(42)连通,使内锅筒(44)中央形成燃烧室(46),而内锅筒(44)与外锅体(42)间由复数个螺旋隔板(47)架固,形成烟道排气口(48)在上的螺旋状排气引道(49)为其特征,再于内锅筒(44)中央的燃烧室(46)顶部组设鼓风燃油机(50),于外锅体(42)用围封设隔热(51)构成锅炉(40),促使其环层式结构达到热交换完全、效率高、省能源与耐久、安全的实用目的。
上述已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其组合的相关位置做一详述,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更为卓著,以下兹就其使用情形及预期达到的功效、优点说明如下:
借由本实用新型的特殊设计(如图4所示)内锅筒(44)主要受热吸收中央燃烧室(46)的高温热源,其中高温热源借鼓风燃油机(50),在燃烧室(46)顶部向下强力旋动燃烧产生,因燃烧室(46)的高温热源与内锅筒(44)具较大的温差,快速的产生热交换加热内锅筒(44)内的水,而温度较低的废气则经推挤及循环效应,穿过内锅筒(44)底部与外锅体(42)间的引通管(45)间距,并进入螺旋状的排气引道(49),均匀分布在内锅筒(44)与外锅体(43)之间,此时废气再加热内锅筒(44)及外锅体(42)内温度较低的水,因其温度差已较少热交换速率较慢,利用螺旋状排气引道(49)提供较长接触传热面积与时间,将废气的热源吸收到微高于外锅体(42)的水温才排出于锅炉(40)外,促使其具有最佳、最完全的热交换过程,及高的热利用效率,达到省能源的实用目的,又可补强外锅体(42)的内壁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新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新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098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强光器
- 下一篇:锁机一体内藏式转向机锁